2025.09.19 中國時報
集中度沒達標 房貸管制不鬆綁
央行認房市管制需持續 楊金龍稱是「合理的決定」 會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
中央銀行18日召開理監事會,備受各界關注的房市管制並未鬆綁,央行總裁楊金龍點出關鍵在於各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仍高,僅從去年高點37.61%降至今年8月的36.71%,下降速度緩慢,公股行庫更是不降反升,其他31家銀行則是降幅不足,只能持續觀察。
中央銀行去年9月理監事會祭出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其中名下有屋者申請房貸無寬限期,被視為史上最嚴格限貸條件,掀起房產業者口中的「金龍海嘯」,銀行則考量房價處於歷史高檔,緊縮放款成數,不少民眾買了房卻貸不到款,排隊等撥貸更層出不窮。
楊金龍表示,央行在意的是房貸集中度過高恐引發金融風險,太高也會造成資源排擠,更可能推升房價,帶來斷崖式風險,公股行庫因承做大量新青安,集中度不降反升,不過政府協助首購、無自用住宅者屬於善意,央行會在這方面給予彈性,也會盡速協助撥貸。
楊金龍表示,公股行庫因政策任務,承作首購、新青安,集中度降幅有限,民營銀行做比較多的產業貸款,兩者放款對象不同,未來會考慮給予公民營銀行不同的彈性標準,如果超出額度是因為放款給首購或自住,央行會視情況給予監理寬容,但仍須持續監控。
至於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喊話「打開水龍頭」,楊金龍認為「水龍頭也需要濾網」,新青安是政府照顧首購族的政策,若首購族貸款也被限制,反而會對購屋者造成不利,新聞每天在報、民眾也有怨言,排除後空出額度,能讓民眾貸得到款,這是種政策分工。
楊金龍表示,央行還是認為房市管制需要持續,也會密切注意新青安排除銀行法第72之2後,是否導致房市往上,至於銀行去年底提報的自主管理改善方案1年期滿,今年底也會進行總檢討,深思熟慮後,再去討論明年怎麼做,或許下次理監事會再跟大家報告。
由於外界多預期此次會放寬房市管制,央行卻爆冷不動,媒體問楊金龍這是否為「勇敢的決定」,楊金龍笑說,不敢說是「勇敢的決定」,但絕對是「合理的決定」,央行除了注意排撥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房貸集中度問題有沒有改善,也會營造充裕的資金環境。
新聞透視》力抗房市情勒 該給央行按個讚
在一片「情勒」聲中,央行第7波房市管制意外未見鬆動,雖然央行總裁楊金龍說,這僅是個「合理」的決定,不敢說勇敢,但明眼人都清楚,要捱得住排山倒海的壓力,絕對需要非常勇敢,在守住打房底線同時,還需拆解貸不到款難題,必須給央行肯定。
2023年提出的新青安,讓當時好不容易走軟的房市滿血復活,打房功虧一簣,這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副作用迄今持續外溢。最直接的說,新青安助漲房市,讓銀行怕了,房貸放款轉趨謹慎,央行擔憂房市泡沫炸裂,必須扮黑臉踩煞車,於是造成「房貸荒」。
有些人或許天真認為,央行若不打房,就沒有房貸荒了,不過事實卻是,多數民營銀行即便房貸距滿水位仍有很大差距,但也不願輕易放款,原因就是房價過高、風險太大,於是乎挑物件、挑客戶,沒得挑時,乾脆就不要做低利率的房貸,與央行已無關係。
相較於民營銀行可自由選,公股行庫因肩負政策任務,還是得做新青安,所以「水龍頭還是得開」,在行政院已經明確裁示、金管會也同意配合放款認定,站在央行立場,沒有不協助的道理,只能讓水流到該流到的房貸戶,用行政措施解決貸不到款的難題。
只是房市悶太久了,期待「鬆綁」的心太急切了,這半年來,預售屋貸款不足、預售屋解約潮、換屋者舊屋賣不掉,甚至爛尾樓頻傳等,都會被擴大解讀,只要房市有亂象,統統都是央行的錯、都是房市管制惹禍,種種情勒似乎都是衝著央行而來,像講好的。
央行此次未鬆綁房市管制,至少傳達給外界清楚的態度,房貸執行上若有困難,都可以透過技術性調整,取得雙贏之道;但若只想「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情勒,那就免談,直到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下降,也就是懷裡抱著的那顆房市泡沫未爆彈,警報解除再說。
房產利益龐大,央行大可兩手一攤,放寬房市管制,只是這樣一來,全民恐持續忍受房價走高之苦,銀行放款風險就像未爆彈,未來若再想收拾,恐怕得花更多成本,就如同以利息補貼買房的新青安,仍在徒耗資源,而這也非我們所期待能扛起金融穩定的央行。
打房未鬆綁 建商公會籲體諒民苦
央行理監事會未如預期鬆綁打房政策,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將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還是相對困難,但首購政策相對支持,自用當道格局不變,年底也是銀行自主實施屆滿1年,到時候政策方向會更清楚。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在預售時並無房貸契約存在,該時並無第7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存在。至房屋興建完成、交屋時,竟須適用非簽約當時所得預料的重大貸款條件改變,產生很大交易糾紛與民怨。民眾難以理解一刀切式的政策,造成資金突然出現嚴重缺口。讓經濟活動、人民資金規劃,具有預見性,應該是政府施政最起碼的原則。預計今年取得使用執照之戶數約15萬戶,是歷年來最大的交屋量,主要都是配合政府都更危老政策而來。民眾貸款極度困難,甚至走入地下錢莊,呼籲央行體諒民眾疾苦。
楊玉全強調,去年調升2次存款準備率,市場抽走3000億資金,這次沒有降低存款準備率,水龍頭的水源一樣不夠、高價住宅一樣用10幾年前的標準,即使首購也造成傷害,問題一樣存在。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提醒,近期無論是《銀行法》72-2條排除新青安,或是央行延長換屋協處期限,乃至於台銀對於符合無自用住宅條件購屋者辦理購置自用住宅貸款,收支比率審核基準由200%調降至180%,都僅僅是針對小部分剛需族群降低管制措施的誤殺,給政策扞格一個下台階,但也間接聚焦、強化打炒房的決心,進一步凸顯目標、成果,加速趕底,提醒市場不宜錯判形勢。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央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決議,基於央行實施的房市緊縮政策於降低房市熱度已有初步成效,加上不動產貸款餘額年增率持續減緩,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也有下降趨勢,再加上新青安貸款政策鬆綁,優先支持自住及首購族群核貸權益,或許這正是央行沒有調整房市管制措施的主因。
房市管控不鬆綁 央行總裁楊金龍:合理決定
聯合報
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前要銀行對房市資金水龍頭「開大一點」,但中央銀行在昨天的第三季理監事會議決議,房市管控措施維持不變。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行政院長雖要求金融業加大資金供給,但同時提醒必須加上「安全濾網」,做好風險控管,因此不鬆綁是「合理的決定」。
央行去年九月要求銀行自主管理未來一年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實施至今銀行貸款成數下降,購屋族看漲心理逐步降溫,房市交易量縮,房價漲勢趨緩,央行表示,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占比都持續增加,符合政策目標,因此會持續滾動檢討,適時調整相關措施。
楊金龍指出,雖然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自去年六月的高點百分之卅七點六,回落至今年八月底的百分之卅六點七,但下滑速度不夠快,「房地產引發的金融穩定風險還沒解除」。全台雖有卅一家銀行集中度下降,但整體水位偏高。
他說,房價本身不是央行的直接觀察指標,重點在於金融資源配置與風險控管。
楊金龍說,央行會引導資金支持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社會住宅等配合政府政策的用途,如果因此集中度比銀行自行上報的數據略高也沒關係。此外,六月開始央行就給予銀行集中度的彈性調整空間。
對於行政院推動新青安政策是否影響央行管控成效,楊金龍回應,公股行庫確實因新青安貸款承作量大,導致排擠效應;但民營銀行不動產集中度普遍偏低,則應共同承擔貸放責任。
至於自主管理制度是否延續,楊金龍說,最早規畫為期兩年,擔心過於僵硬才調整為一年,但會在今年底屆滿後進行總檢討。楊金龍表示,第四季會對明年政策方向作出交代。
楊金龍並罕見針對預售屋貸款爭議說明,央行規範僅適用於成屋抵押貸款,預售契約屬建商與買方的民事約定,若貸款成數不足,依內政部定型化契約規範,可依「不可歸責於雙方」條款改為分期付款或解約。
針對央行未鬆綁管制措施,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認為,央行應有兩大考量,一是政策多次打炒房後,買氣跌入谷底,但價格尚未明顯修正,貿然鬆綁恐再助長投機;二是全球經濟仍充滿不確定性,過早調整反會削弱央行因應黑天鵝的籌碼。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表示,央行暫不鬆綁,也意味整體市場「lesson」不夠深刻,應還有修正空間所致,但日後仍可能在非理監事會期間針對特定族群,視情況再進一步放寬。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市將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仍有難度,但首購族仍有政策支持,自用當道的格局不變。
央行開解方 舒緩房貸緊張
經濟日報
中央銀行昨(18)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決議,維持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不變,持續控管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然面對民眾申請房貸遭遇「排撥」困境,央行總裁楊金龍提具體解方,呼籲民營銀行增加承做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協助緩解當前民眾申貸排撥現象。
楊金龍建議,公股銀行亦可透過多吸收存款(提高「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的分母),增加承作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空間。
楊金龍指出,目前許多民營銀行在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約25%,遠低於法定標準30%,仍有承貸空間。民營銀行應加大對「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承作力道,協助紓解民眾排撥問題。至於公股銀行,可吸收更多存款,擴大貸款承作空間。
根據央行統計,截至2025年8月,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已由去年6月的37.61%降至36.71%,整體雖呈下降趨勢,但速度緩慢,主因新青安貸款案件仍多。值得注意的是,八大行庫集中度反而上升0.8個百分點,與其他31家銀行下降2.08個百分點形成對比。
楊金龍肯定金管會將新承作的新青安貸款排除在銀行法第72條之2比率計算之外,認為有助紓解排撥壓力,並提升銀行承作意願。
楊金龍強調,央行自2024年8月推動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並第七度調整信用管制,已見初步成效。他列舉四大成果:一是消弭房價上漲預期心理;二是房價漲勢趨緩,新成屋與中古屋年增率微幅轉負;三是無自用住宅及都更危老貸款增加;四是整體不動產放款集中度下降。
楊金龍表示,對於符合首購、新青安及危老都更等政策方向貸款,若銀行房貸自主管理金額超過原先提報目標,仍可獲得彈性空間。例如原提報100億元,若增至120億元,只要符合政策方向,央行將予以支持。
針對預售屋貸款成數不足導致交易糾紛問題,楊金龍提醒,預售屋買賣契約與銀行購屋貸款契約為兩種獨立契約。若因信用管制等非買賣雙方可歸責因素導致貸款不足,應依內政部定型化契約處理。若貸款差額在30%以內,買方可選擇分期支付;若超過30%,則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沒收已支付款項。
央行昨日並公布8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放款金額與利率,購屋貸款方面,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購屋貸款金額616.5億元,較7月減少92.6億元。
房市管制未放寬 建商:水龍頭的水不夠
針對央行未鬆綁選擇性信用管制,建商公會指出,現階段民眾貸款極度困難,此次沒有降低存款準備率,放回去年抽走的3,000億元,水龍頭的水仍不夠,還是救不了首購族,民眾只能含淚賠掉頭期款。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昨(18)日認為,央行未鬆綁房市政策,顯見其打炒房決心,成屋市場價量背離將惡化、高低總價買氣分化更嚴重,同時小建商恐現資金斷鏈效應。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表示,許多民眾過去幾年購買預售屋時未有管制,要交屋時,貸款條件出現重大改變,容易產生很大交易糾紛與民怨。
楊玉全表示,官方這種「一刀切」式政策,造成民眾買房資金出現缺口,違背讓經濟活動、人民資金規劃具可預見性的施政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今年底約有15萬戶要交屋,民眾資金斷鏈問題會極其嚴重。
針對近期換屋族出售舊屋期限從一年延長到18個月,楊玉全認為,換屋貸款仍受管制,加上市場低迷,舊屋根本沒有市場性,18個月也賣不掉。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目前出口與物價表現穩定,並未出現迫切升息或降息需求,但潛在隱憂逐漸浮現。最新一期無薪假人數明顯增加,顯示美國對等關稅負面效應正在擴散,加上美方232條款半導體關稅尚未拍板,恐影響台灣廠商投資布局,長期將削弱國內成長動能。
他指出,央行決策時同樣必須顧慮房市,若此時降息,恐被質疑圖利建商,因此政策態度將更謹慎。
四類貸款給彈性 銀行圈:鬆綁程度有限
中央銀行昨(18)日召開理監事會議,雖然未鬆綁不動產信用管制,不過一如市場預測,對政策性貸款給彈性空間,尤其除了新青安、自住、首購,昨日央行還開放危老都更貸款也可以給彈性,但因額度有限,鬆綁空間也有限。
據了解,央行已個別通知各銀行,只要銀行多承做新青安、自住、首購者,自主集中度管理可給「彈性空間」,昨再宣布增列「危老都更」,等於四項政策性鼓勵貸款都可以給彈性,讓業者資金調度更有空間。
不過銀行圈也指出,即便這四類放款給彈性,但彈性空間僅1個百分點,例如集中度目標是35%,頂多只給到36%,總集中度控管並沒有大幅鬆綁。
央行總裁楊金龍昨日在記者會上舉例,如果因為首購、自住,都更危老等政策導致集中度上升,可以讓調整有彈性空間,例如原本只能放款100億元,但後來變成120億元,多出的20億元,如果是因為首購、自住、新青安、危老都更等政策鼓勵的貸款,那央行可以接受。
楊金龍並解釋,首購、自住、新青安等,是政府鼓勵的政策,如果因為塞車進入排撥是不好的,政府主要是要照顧首購等族群,行政院也是不得不做這樣的決定。不過,楊金龍也表示,因為鬆綁政策,所以央行未來的觀察的時間,恐怕會拉長,所以還是要密切觀察。
央行數據冰冷 房產業︰房貸荒多樣且難解
自由時報
中央銀行第三季理監事會議維持房市信用管制現狀不變,沒有任何鬆綁跡象。房產業者直言,央行提出的預售屋分戶貸款、預售屋解約等數據,當然有其根據,但實際上房貸荒多樣化且難解,盼央行能更貼近市場實況,畢竟數據冰冷、購屋者的貸款需求卻是迫在眉睫。
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指出,民眾在購買預售屋時並沒有房貸契約的存在,且當時也不知道央行會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而近年大批預售建案在交屋時,卻要適用簽約當時難測的重大貸款條件改變,這種一刀切式的政策,造成購屋者突然出現嚴重資金缺口,當然會引發糾紛與民怨。
他說,今年預計取得使用執照要交屋的新屋約十五萬戶,是歷年來最大的交屋潮,大都是配合政府都更與危老政策,部分購屋者因貸款極度困難,被迫走入地下錢莊,呼籲央行還是要能體諒民間疾苦。
至於換屋族群申貸困難,楊玉全認為,第二戶協處切結將產生諸多不利違約可能,加上銀行得耗費稽查成本,後續衍生處理訟爭難免;因此銀行乾脆拒之門外,且第一戶舊屋可能根本沒有市場性,就算拉長到十八個月內也是賣不掉。
楊玉全還說,去年調升二次存款準備率,市場抽走三千億元資金,這次沒有降低存款準備率,水龍頭的水源一樣不夠,而高價住宅採取十幾年前的標準,就算是首購也無辜受到影響。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央行維持各項房市管制未鬆綁,預期房市將會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申請貸款仍相對困難,但首購政策相對獲得支持;因年底是銀行自主管理實施屆滿一年,到時候政策方向應該會更清楚。
2025.09.19 經濟日報
市場盛傳是台積先進製程預定地 南科沙崙園區審查過頭關
國發會昨(18)日召開委員會議,審查通過南科沙崙生態科學園區(又稱南科四期),等於過頭關,後續將報行政院核准。市場先前盛傳,南科四期是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預定地,進度備受關注。
根據國科會所提評估,計畫完成後,台南沙崙地區將新增531公頃科學園區,年產值可望達到2兆2,437億元,創造約3.5萬個就業機會,並協助台灣維持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國發會昨日召開第133次委員會議,這也是國發會主委葉俊顯上任以來首次主持。會中審議通過由國科會陳報的「南部科學園區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籌設計畫」(草案),全案將陳報行政院,並建請核准。
這項計畫總經費約1,227億元,由科學園區管理局作業基金分年編列預算支應,預計2027年底前完成非都市土地開發許可及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隨後進行土地取得及園區公共工程施工,並同步進行廠商建廠。
葉俊顯指出,因應人工智慧(AI)及高效能運算等技術快速發展需求,為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競爭力,加速建構大南方產業生態系,並落實「均衡台灣」目標。園區以生態科學園區理念開發,強調產業與生態共榮,未來可成為國內外科學園區開發新典範。
國發會表示,「大南方新矽谷」以台南沙崙為核心,隨著周邊重大建設投入與開發,將吸引就業及居住人口,並配合完善生活機能,提升區域發展的多元服務。同時結合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研發場域與新興技術,透過產業群聚效應及研發創新,帶動相關產業全方位技術提升,強化上、下游產業國際競爭力,確保我國半導體產業持續領先全球。
因應廠商布局下世代技術發展,政府持續盤點產業所需用地。在美國對等關稅壓力下,台積電一方面加碼美國投資千億美元,另方面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已公開宣示在台灣要蓋11個生產線,他還請賴總統幫忙多找土地。
業界盛傳,南科四期就是因應產業先進製程需求,除此之外,未來還要繼續開發科學園區用地。國科會調查潛在廠商需求後,亟需協助布局下世代技術發展所需用地,評估2050年前科學園區需再增加2,000公頃面積,包括產業用地、以及公用及服務設施,如環保、道路、防汛等必要之使用。
2025.09.19 經濟日報
房市 Lesson 沒學夠、央行未鬆綁管控 專家:不動產「留校察看」中
2025-09-18 17:33
中央銀行18日召開理監事會議決議,此次不升息、不升準,且未鬆綁房市信用管制措施。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分析,此次央行仍按兵不動,主因是自疫情後多次打房,已令國內買氣跌入谷底,惟價格仍未明顯修正,若貿然鬆綁恐再助長熱度,因此先將其列入「留校察看」名單。
此外,賴志昶指出,目前全球局勢仍不穩,因此央行先站穩腳步,以減緩未來黑天鵝衝擊。
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央行按兵不動的策略下,更值得注意的內涵是,面對關稅後座力,手上必須有更多籌碼因應。
同時,徐佳馨認為,面對房地產業者們的殷殷期盼,或許央行覺得「自用放生」應由金管會與銀行第一線執行,相較於整體市場,「Lesson」還不夠深刻,應還有修正空間所致。
不過徐佳馨表示,有了央行對換屋族放寬至18個月的前例,央行在18日會後新聞稿埋下伏筆,日後也可能在非理監事會期間針對特別族群進行放寬。
2025.09.19 聯合報
房東快看!內政部推租賃修法限租金漲幅恐罰30萬 再納租霸下車條款
2025-09-18 18:23
內政部今部務會報通過「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修法以保障3年租期、限制續約租金漲幅及強化租賃雙方權益保障為三大方向,其中租賃修法限租金漲幅等可罰3萬至30萬元,同時兼顧房東權益,增訂「租霸下車條款」,房東可提前終止租約。
內政部地政司長林家正指出,近年租屋族常面臨短期租約與租金調漲壓力,影響基本居住人權,修法三方向首先「保障3年租期」部分,規範租客享有3年租期保障,除非房東有自用需求或遇有欠租、毀損等法定情形,否則不得拒絕續租。
至於房東若因自用收回,須於租期屆滿6個月前通知,並規範收回後1年內不得再出租,違反規定將處罰則並須補償租客3個月租金。房客有續租意願應於租期屆滿前3個月前提出,並於租期屆滿2個月前與房東續訂契約。
限制續約租金漲幅部分,林家正表示,為避免租客因不合理漲租被迫搬遷,修法規範房東續約雖可調漲租金,但須於租期屆滿6個月前通知,且漲幅不得超過當月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房租指數年增率,確保租金調整合理。
林家正表示,「強化租賃雙方權益規範」部分,明定房東不得以任何形式禁止租客申請租金補貼、遷入戶籍或申報租金費用,違反者相關約定無效並處以罰則。同時也兼顧房東權益,增訂「租霸下車條款」,若租客惡意欠租、妨礙安寧秩序或從事非法活動等,房東得提前終止租約;對於經公證的租賃契約,租賃期間若租客欠租已符合法定終止條件卻仍拒絕搬遷,房東可逕送強制執行。
條例也禁止出租人侵害承租人法定權益行為,包括禁止承租人申請租金補貼、禁止承租人遷入戶籍、禁止承租人申報租賃支出、租賃期間漲租、出租人應負擔稅賦轉嫁承租人等,可處罰鍰3萬至30萬元。
內政部部務會報會後記者會也邀請多個相關團體參與。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劉貞君表達贊成,說對未來房東房客可以預防不必要對立。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也贊成修法,認為租屋環境健全是非常需要趕快補強的部分。
「修法不要修一半!」中華民國租賃住宅服務總會理事長陳柏勳認為,政府覺得過度干涉,過度干涉處理自己資產,報導一再說房東強制搬離,但這對房東太不公平,過度貼標籤,「我買房子1千多萬、投報率1%多,那房東權益在哪裡,遇到租霸時,房東的精神損失在哪?」陳說,贊同修法但只修房客端就不對,修法一定要平衡。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也說,還是有研議空間,因為長期台灣租屋市場缺乏管理,或有黑市現況、租金上漲嚴重等等,需要大刀闊斧改進,會給予內政部支持但希望持續性進展的改革。
2025.09.19 聯合報
連簽約都沒有...他與朋友「合買房」憂被放生 網指1關鍵:不用怕
2025-09-18 15:51
合資買房是由兩人或多人共同出資購買房產,以分攤成本,常見的登記方式有共同登記和借名登記。一名男網友發文,稱他和朋友合買一間預售屋,名字、貸款都是他的,很擔心朋友突然放生他,對此,網友們普遍認為既然名字是自己的,就不用過度害怕,只要保留好金流證據就好。
一名男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去年五月時他簽了一間預售屋,是跟朋友合買的,頭期款說一半一半,換朋友繳錢時,卻突然問原PO能不能自己買下,但他真的沒辦法,拖了數個禮拜他也有繳完,但原PO還是很擔心後續問題。
原PO表示,這間房子名字是他自己的,貸款也過了,預售屋也快蓋玩了,但他和朋友之間連簽約都沒有,很擔心合買之後的問題,也擔憂這間房子之後會不會好賣,對此詢問網友們的意見。
此文一出,不少網友認為名字是自己的不用太擔心,建議保留好金流證據,「名字是你的你擔心什麼」、「名字是你的,他都不怕了你不用怕,相關金流保留好證據,日後有利益或虧損時,好分帳」、「賣掉,房子名字是你的,他不繳房貸不會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會是你,既然付不出房貸,那就賣掉」。
也有網友提出其他建議,「建議有能力還是自己買,如真的自己沒辦法也不要合買,親人有的都會為錢撕破臉了,更何況還是好朋友呢」、「應該說清楚,他若有正常還錢房子就是依照出資比例分配賣掉後的金額,如果他虧欠應該減少持有比例,而不是賣掉以後再扣除虧欠金額」、「可簽租賃約公證」、「不管租或賣,兩個人的未來的收益及支出比例,最好寫個合約」。
2025.09.19 經濟日報
新莊副都心新案登場 《春城麗都》打造 Live-Work 新模式
2025-09-18 11:57
新莊副都心添新案,「春城麗都」928檔期正式推出,個案分為事務所、住宅產品,訴求Live-Work新生活型態。
事務所規畫21~25坪,住宅規畫31~45坪,開價每坪76~96萬元,鎖定置產換屋族。
負責銷售的御上廣告總經理仇達功指出,近期金管會、央行陸續釋出貸款鬆綁措施,加上目前經濟基本面不錯,股市表現佳,確實為房市帶來信心。
仇達功指出, 個案為廣春成建設歷經多年籌備,基地於新莊副都心核心地段,臨中原路、中平國中校園首排,面積達1029坪,預計興建樓高24層,近百米高SC鋼骨地標建築。
立面為Art Deco風格,以垂直線條與金屬格柵,搭配石材外牆與雙正面造型,打造城市中獨具辨識度的視覺地標。
仇達功表示,春城麗都以「一棟樓就是一座城」為核心理念,垂直整合Live-Work機能,公共空間涵蓋七米挑高迎賓大廳、精品信箱區、共享商務中心、會議空間、健身中心、KTV娛樂室與兒童遊戲區等,導入飯店式服務與管理系統,全面支援職、住、生活複合式的使用需求。
社區中庭以封閉式迴遊庭園設計,種植楓香、櫻花、茄苳、流蘇等季節樹種,形成四季有色、層次豐富的生態綠境,頂樓更設有玻璃景觀空中LOUNGE,作為城市上空的第二客廳。
仇達功表示,Live-Work並非趨勢語彙,而是回應全球都會生活變遷的建築答案。未來建築不只是居所,更是完整的生活系統。廣春成建設不只建造一棟樓,更提出一種對城市未來的想像與建言。
2025.09.19 Yahoo新聞網
五大銀行8月新增房貸月減近百億元!新青安占比續創一年最高
中央銀行今(18)日公布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房貸金額,月減近百億元,在市場有風聲,政府有意鬆綁新青安之下,青安房貸占比上升至40.54%。
五大銀行指的是台灣銀行、合作金庫、土地銀行、華南銀行、第一銀行,中央銀行會定期公布這五大銀行新承作的房貸平均利率與金額,金額的增減,可反映出民眾的購屋意願高低,是觀察房市熱度的一種方式。也因此,這項數據有「房市風向球之稱。
五大銀行8月新承作購屋貸款金額為616.58億元,較上月減少92.66億元,央行經研處副處長葉盛表示,房市交易量縮減,銀行在放款上仍維持審慎,像是信用條件稍弱的。
8月六都建物買賣移轉量減少,月減11.63%,年減32.06%。累計今年前8月年減27.65%。
另,市場傳出政府有意鬆綁新青安貸款風聲,房貸利率也維持在2.303%,雖然房貸利率維持低檔,可新青安房貸比重微幅上升,8月新承做新青安房貸占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的占比微幅上升至40.54%,續創去年7月以來、逾一年新高。
2025.09.19 工商時報
超級央行周全解析》房仲業看法 房市低檔徘徊 難見大幅回升
信用管制未見鬆綁,業界期望落空
央行理監事會議做出政策利率不調整、房市信用管制措施未鬆綁的決定。房仲業者指出,面對房貸荒的民怨,央行以不變應萬變,反應的是房價幅度的修正有限,政府對打房見到效果、並慎防炒房風再起的態度明確,房市景氣持續低檔、難見大幅回升。
業者認為觀察時間應拉長,年底銀行自主實施屆滿一年時,到時央行政策方向,將會更清楚。
房貸荒讓金管會鬆綁銀行法的放款天條,對於新青安開綠燈,引發外界預期央行應會跟進放鬆房市管制的聯想,但18日央行理監事會議按兵不動,讓房地產界的期望落空。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認為,房市還是維持盤整格局,換屋族貸款仍相對困難,但首購政策相對支持,自用當道格局不變。
高力國際不動產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去年919以來,管制成效顯現,全台成屋交易量減少3成,預售屋單月交易更只剩去年高峰期的2成。預期成屋市場因信用資源的分流,對於首購族群有利,中高總價產品仍陷苦戰,產品價量走勢分化趨勢會更明顯;預售市場建商、代銷要有長期抗戰的準欸,更要慎防洗牌過程中資金斷練所產生的系統性效應。
土地方面,除了企業自用外,任何投資需求都回歸到基本面及籌碼面,沒有泡沫價格存在的空間;商用不動產市場動能由自用需求推升,產業、區域、價格條件成為決策關鍵,已非全面綠燈、雞犬升天。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央行面對關稅後座力,手上必須有更多籌碼因應,房地產業者的殷殷期盼,央行或認為自用購屋族能否申請得到貸款,應由金管會與銀行第一線執行,相較於整體市場,「Lesson(教訓)」還不夠深刻,應還有修正空間。不過,有了換屋族放寬至18個月的前例,日後也可能在非理監事會期間,針對特別族群的管制進行放寬。
2025.09.19 工商時報
雙北都更危老4案 每坪百萬
專業市調機構依據實登資訊分析,發現今年雙北市新推出的都更危老案,每坪單價紛紛躋身「百萬俱樂部」,其中四大案更創下都更危老案的區域單價新高,包括北市萬華「橡樹貴麗」、文山「怡富景繪」、新北中和「漢皇方圓」、新店「友座明明德」,其中「橡樹貴麗」及「漢皇方圓」最高成交單價均達122.2萬元,刷新雙北都更危老案單價紀錄。
《住展雜誌》指出,雙北市今年推出的都更危老案,已有四大案創下區域新高,除「橡樹貴麗」、「漢皇方圓」每坪最高達122.2萬元,「怡富景繪」最高每坪118.9萬元,「友座明明德」最高單價達105.1萬元。
住展發言人陳炳辰分析,在素地稀缺、寸土寸金的台北市推動都更危老案已屬常態,若坐落區域機能佳的地帶,改建後價值如此之高,無怪乎攸關開發整合順利與否的貸款限制受到強烈關注,如「橡樹貴麗」、「怡富景繪」,加上產品規劃為小宅,每坪成交單價創高的戶別,分別為21與19坪,有利價位發展條件再加一。
另外,「怡富景繪」還提供有低首付行銷方式,加上代銷業者與房仲結合的客戶名單,在半年內就結案。
陳炳辰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增值性,上述四大都更危老案,分別位在北市西門町、景美夜市區域與新北市永安市場、七張兩個捷運站生活圈,老舊住宅單價都約在6字頭,重建後可達百萬元水準,且如今清淡市況,還是有亮眼的價量表現,帶動地主戶、建商共享雙贏局面。
展望後市,陳炳辰指出,北市大安、松山區將有每坪挑戰200萬元的都更危老案,新北都更危老案已站穩百萬元的板橋、永和、新店,後續還有高單價新案登場,若央行可在管制上有所鬆綁,勢必有機會看到更多這類產品創高價案例。
2025.09.19 工商時報
品牌建商掀品質戰 台中磐興建設推「三級驗屋」成業界標竿
2025.09.18 19:34
高房價已成為市場常態,台中品牌建商紛紛將重心轉向拚品質,從交屋驗收、售後維養到服務數位化,藉由制度升級,贏得購屋者的信賴感,建立品牌與口碑。在這波品質升級浪潮中,磐興建設率先推動業界首見的「三級驗屋制度」,成為交屋品質控管的標竿。
磐興建設的「三級驗屋制度」,由內部工程與設計團隊進行雙重自檢後,再委託外部專業第三方驗屋公司逐戶查驗。驗屋過程更由總經理游金洲親自帶領,售服、工務與業務團隊全程陪同,並安排工務經理與機電主任同步巡視,展現對品質的高度重視。驗屋當天各空間的公設設備及軟裝家具擺飾、景觀植栽甚至物業管理人員皆已完善。住戶除了驗屋外,還可以體驗公設空間的美與服務。
以今年正式交屋的北屯區14期新案「磐興寬心」為例,每戶驗屋均安排機電主管詳細解說,讓屋主檢視細節,現場更全面檢驗水電、管線及設備操作;住戶可使用水平儀檢查牆面與樑柱平整度,並導入自建驗屋App系統即時記錄、追蹤與反映狀況,團隊可現場即時修繕小瑕疵。
游金洲強調:「品質不能靠運氣,而是要制度化。磐興重視每一戶的交屋品質,具體實踐客戶對品牌的信任。」他指出,過去交屋驗收常被視為形式流程,不少消費者甚至自費委託第三方驗屋公司協助;如今購屋者的期待早已升級,不僅重視交屋當下,更要求建商提供一套專業、透明、可追蹤的機制,驗屋早已不只是交屋的附屬選項,更成為品牌信譽的核心指標。
事實上,為回應市場期待,台中品牌建商也同步升級建築與服務體系。例如龍寶建設自保固期結束後,持續為住戶提供「住宅健診」,並定期舉辦社區型「家族運動會」,鞏固企業與住戶間的品牌黏著度;麗晨建設則聚焦防水品質,自設「晨曦防水」團隊,研發「窗框抗裂專利工法」,有效防堵地震裂縫與滲水問題;陸府建設則推出「房屋健診手冊」制度,記錄社區每年水塔清洗、水電查修與植栽維養,落實長期管理。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隨著建築單價與購屋總價屢創新高,消費者對品牌的信賴門檻也同步拉高,「驗屋不再只是交屋前的儀式,而是品牌可信度的重要憑證。誰能建立標準化的交屋流程,誰就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業界新標竿。」
2025.09.19 證券
多地發放 “大禮包” 助力樓市 “金九銀十”
“這次國慶日回家正好可以順便看看房子,政府補貼再加上項目本身也有不少促銷活動,也許這次真能下決心買房了。”在廣州工作的肖女士告訴記者。
隨著國慶日假期臨近,近期,多地紛紛拿出真金白銀,通過現金補貼、舉辦房交會等多重方式鼓勵住房消費。業內人士認為,此輪政策主要集中在二三線城市,既契合了返鄉置業、購房旺季的季節性特點,又釋放出地方穩樓市的決心。
多地推出購房“大禮包”
從各地的購房“大禮包”來看,以現金補貼最為普遍,多數城市的補貼金額在1萬元到5萬元之間,補貼普遍是按套發放,有的則按面積或購房總價比例計算。
以廣西為例,2025年廣西“金九銀十”購房補貼活動於9月15日至10月31日開展。活動期間內,在廣西購買首套或二套新建商品住宅的購房人,每套可獲1萬元補貼;購買新建商品房車位的購房人,每個車位可獲1000元補貼。補貼總額為1.2億元,採取“先到先得”原則。記者瞭解到,截至9月18日發稿,已有超400萬元補貼額度完成發放。
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消費者購房後,憑藉相關憑證線上上申請即可,補貼資金會直接打到消費者銀行卡上,只要購買的是普通住宅,都可以申請。
與廣西普惠性補貼不同,吉林省延吉市則側重通過房交會釋放交易需求。據瞭解,延吉市將於9月20日至10月31日舉辦2025年秋季房交會,相比於以往,今年延吉市房交會優惠力度空前。除企業自主推出的“購房立減”等福利外,政府對購買新建商品房的群眾按照每平方米補貼500元、最高補貼5萬元;對人才購房及可辦理產權證的車位、車庫購買者,均有不同額度補貼;還會疊加發放家電消費券、減免部分交易稅費,並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降低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等。
河南同樣通過多重方式疊加發力降低購房成本。河南近期發佈的相關公告提出,不僅要加大購房補貼力度,同時,各地要利用“金九銀十”等傳統消費旺季和節假日,2025年底前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全省累計開展不少於100場房展會、購房節等展銷活動,引導房地產企業集中推出一批位置好、品質高的優質房源,搭配家電家裝大禮包等讓利優惠措施,持續降低居民購房成本。
廣東省中山市則希望吸引港澳購房群體置業。9月17日,中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開展2025年港澳市場全民行銷活動及擴大2025年“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動獎補範圍的通知。凡成功推薦中國港澳居民在該市購買新建商品房的推薦人,可獲得購房發票票面金額最高3%的現金獎勵。“新中山人安家中山”活動則為符合條件的購房者提供了梯度獎補,最高可獲購房發票票面金額2.5%的電子消費券補貼。
返鄉置業動力增強
國慶日假期是傳統的返鄉置業高峰期,補貼政策的疊加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季節性需求,多位意向購房者告訴記者,有優惠補貼的話,會更願意考慮出手。
“我們在國慶日假期期間會有9.5折的購房優惠,同時還會推出特價工抵房,認購成功有價值十萬元的家裝禮包贈送。”廣西南寧一樓盤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疊加今年政府補貼,優惠力度比往年大。
“與一線城市相比,二三線城市的購房需求對價格和補貼的敏感度更高。”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記者表示,本輪政策集中在二三線城市,充分考慮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置業以及本地居民改善性購房的實際情況,形式簡單直接,容易被購房者感知。
嚴躍進表示,今年以來,中央層面強調“因城施策”,地方穩樓市政策頻出,“一線城市主要通過限購鬆綁、信貸優化來穩預期,而二三線城市則更傾向於發放補貼、搞房交會,直接降低購房門檻,能更快激發市場活力。”
同策研究院聯席院長宋紅衛對記者表示,近期開發商均在積極籌備“十一黃金周”這一傳統購房旺季。這是房地產市場的重要節點,也是房企全年最為重視的銷售階段。從往年的表現來看,四季度有時能夠貢獻全年約30%的業績份額,因此這期間的銷售表現對房企來說至關重要。
宋紅衛進一步表示,隨著購房補貼等多重舉措落地,市場信心正逐步回暖。尤其是那些高品質、性價比突出的項目,更有望在本輪購房旺季實現較好的銷售表現。可以預見,今年的“十一黃金周”將成為好專案集中釋放潛力的重要時點,也有望帶動整體市場氛圍的改善。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政策紅利將在短期內推動成交回暖。但更長遠的穩樓市之道,仍需建立在高品質供給和穩預期的市場環境之上。
2025.09.19 證券
房企拿地聚焦優質地塊 重點區域土地市場熱度不減
9月17日,成都出讓兩宗涉宅用地,總土地出讓面積52607.63平方米,成交總金額12.73億元。
9月份以來,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土地市場延續較高熱度。中指研究院指數研究部總經理曹晶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整體來看,房企拿地持續聚焦優質地塊,熱點城市優質地塊熱度延續,其餘區域底價成交仍是常態,城市間、板塊間分化仍在加劇。
房企聚焦重點區域
今年以來,土地市場保持較高熱度。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達6056億元,同比增長28.0%。
具體來看,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中8家為央國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資強度,如濱江集團(10.940, -0.55, -4.79%)拿地金額位居前十,邦泰集團、大華集團等也進入拿地金額前二十。
“今年以來,精准投資、聚焦深耕仍是房企最優策略,頭部央國企憑藉資金優勢展現出更強的投資主動性和補倉能力,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一線及強二線城市持續佈局。”曹晶晶表示,整體來看房企仍保持謹慎態度,主要聚焦去化能力強、利潤確定性高的地塊,以及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區域。
9月份,上海、北京、杭州、成都等地均有住宅用地出讓。9月4日,上海2025年第七批次5宗地全部成交,3宗溢價率超10%,共收金111.2億元。9月16日,杭州成功出讓兩宗住宅用地,其中杭州康橋單元GS120103-09地塊的溢價率達25.47%。
從土地供應端來看,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土地市場呈現出優質地塊集中供應的特點。9月份以來,上海、成都、杭州等熱點城市持續推出核心地段優質地塊,使得土地交易維持了較高的熱度。同時,在此過程中,部分重點地區的縣級城市也有較好的土地交易。
9月15日,浙江省義烏市成功出讓北苑街道賓王路與世俊路交叉口南側地塊。該地塊在經過72輪競價後,由本地民營企業義烏市盈泰置業有限公司以2.46億元的總價競得,溢價率40.54%。
9月9日,浙江省永康市東虹南區東南角地塊同樣由本地民營企業以高溢價率競得。金華市聽澗置業有限公司以總價2.60億元拍下該地塊,溢價率高達72.19%。
“這表明還是有部分企業資金寬鬆,且會積極拿地和投資。”嚴躍進認為,這也說明一線及強二線城市等重點區域的核心地塊因稀缺屬性仍將保持高溢價成交。
優質地塊支撐熱度
對於今年土地競拍保持較高熱度的原因,曹晶晶分析稱,一是核心城市加快優質地塊供應,推出了不少位於城市核心區、配套成熟、低容積率的地塊,以“好房子”建設為抓手,引導房企聚焦高價值區域開發。同時,房企“結構性看多”,房企聚焦確定性高的城市及板塊,市場上“好房子”產品銷售表現較好也加大了企業在這些城市的拿地信心。此外,近年來多地加快優化地塊規劃設計條件,帶動企業對新專案規劃條件和去化速度預期提升。
“土地市場的熱度和資金有密切的關係。”嚴躍進表示,當前土地交易市場存在資金壓力,但一些資金寬鬆的企業有較強的拿地底氣。此外,很多企業上半年已經基本完成拿地,這讓其他企業迎來拿地視窗期。
接下來,優質地塊或將持續供應。從已公示的土地出讓信息來看,近期,北京、上海等地計畫推出多宗優質地塊。例如,北京市朝陽區太陽宮新區D區CY00-0215-0627地塊擬於9月30日拍出。上海則計畫於10月20日舉行2025年第八批次地塊出讓,包含徐匯區WS5單元188N-I-21地塊、靜安區C070102單元32-04地塊及32-08地塊地下空間等多宗地理位置優越、生活配套齊全的熱點地塊。
曹晶晶分析稱,後續來看,重點城市土拍市場熱度有望延續,但在房企拿地更加注重地塊的去化能力與利潤率的情況下,預計土地市場呈現“點狀高熱、分化延續”的態勢,全面回暖仍需銷售端的持續企穩與居民購房信心的進一步恢復。
2025.09.19 財經網
萬科調整組織架構,總部加速收權
2024年10月落地的“5+2+2”架構被取消,整合為“集團總部”“地區公司”“事業部”三大類組織
9月17日,萬科集團(000002.SZ/02202.HK)正式公佈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此前市場廣泛流傳的架構調整傳言終於落地。
調整後,萬科集團將形成“集團總部、地區公司、事業部”的新格局,去年10月落地的“5+2+2”架構(5大區域公司、2個總公司、2個直管公司)被正式撤銷。
針對地產開發業務,萬科撤銷了所有區域公司,將組織架構精簡為“總部-城市公司”二級管控模式,由總部直接管理16 個城市公司。
這是自今年1月國資股東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深鐵集團”)入主萬科管理層後,萬科發生的最大規模人事變動和組織架構調整。
一名頭部券商的地產分析師對《財經》表示,萬科此次組織架構調整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總部的管理職能,加速收權。此舉既能提高內部決策效率,也能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加快萬科化債進程,實現“上下一盤棋”。
萬科調整後的組織架構圖,圖源:公司官網萬科調整後的組織架構圖,圖源:公司官網
萬科的組織架構調整並不是個例。在房地產資訊綜合服務商克而瑞重點監測的65家企業中,今年以來已有14家規模房企進行過19次調整,其中前十大房企中有七家進行調整。
克而瑞集團董事長丁祖昱分析,它們的調整方向都以“撤銷中間層級、強化總部管控與城市端執行力”為核心。短期內,房企的利潤規模和盈利水準將繼續承壓,頭部房企正通過調整組織架構“扁平化”來應對行業深度調整。
記者就此次架構調整詢問更多細節,萬科方面未作回應。
強化總部管理,加速收權
此次調整後,萬科將分為“集團總部”“地區公司”“事業部”三類組織,於去年10月落地的“5+2+2”架構(5大區域公司、2個總公司、2個直管公司)被正式撤銷。
其中,“集團總部”的定位是集團風險控制中樞、戰略運營中樞、資產價值中樞和科技創新中樞,負責集團發展戰略制定、日常經營管理和決策、各類風險管控等。萬科在原有的董事會辦公室、集團辦公室/黨群辦公室外增設了審計監察中心、人力資源中心、財務資金中心等11個職能中心。
“地區公司”的定位是集團一線業務的協調執行中樞,負責集團開發業務,並統籌協調經營服務業務在屬地的具體開展。根據業務體量、發展前景、貨值情況等因素,萬科將原本的北京區域、華東區域、華中區域等5個區域公司拆分為多個城市公司,不再設區一級的管理級別。拆分後,萬科合計有北京公司、廣佛公司、深圳公司等16個城市公司,由集團總部直管。
“事業部”的定位為集團經營服務業務的專業運營中樞,負責集團各類經營服務業務的日常經營管理,輸出專業的輕資產運營能力。調整後,萬科設立物業事業部、商業與酒店事業部、辦公事業部等8個事業部。
集團管理層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一是任命蔔令秋為集團財務總監。蔔令秋來自“深鐵系”,曾先後供職於深圳市天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瀝青道路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工程總公司等公司,曾任深圳市特區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金融部總經理。在今年9月初,蔔令秋已正式成為萬物雲非執行董事。此外,2008年加入萬科的“老將”韓慧華依舊擔任萬科執行副總裁、財務負責人。
二是原區域公司總負責人開始負責具體職能部門,如原華東區域管理部首席合夥人、總經理吳鏑升任萬科首席行銷官;原西南區域管理部首席合夥人、總經理李嵬,升任集團投資發展中心總經理。
三是重新調派總部各中心及各地區公司的負責人,搭建全新的管理班子。此前據財新報導,萬科總部所有中心均配置了總經理崗位,超過半數的總經理為原萬科區域公司、城市公司或開發經營本部首席合夥人等;各地區公司的總經理基本以原萬科相關負責人為主,僅北京區域由深圳國資委派深圳市地鐵商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深圳地鐵置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智餘分別擔任一二把手。
近年來,萬科已多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
在房地產高峰期,萬科曾嘗試撤銷總部原有的職能部門,改為設置事業發展中心、管理中心、支持中心,並構建事業合夥人機制。這種向下放權的方式曾説明萬科實現業績快速增長。
到了2021年,房地產步入下行期,萬科出現銷售規模萎縮、盈利走低等情況。在2022年3月舉行的年度業績會上,時任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曾表示,在競爭日益激烈、大型複雜專案增加的情況下,充分授權、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受到挑戰。此外,萬科旗下各城市公司能力參差不齊,操盤離散度較大,一些達不到平均水準的專案拉低了整體業績回報。
《南方日報》曾在8月報導,萬科此次調整遵循“強化管控與激發活力”並重的核心原則,目標是在強化組織管控與保持市場活力之間取得關鍵平衡,力爭實現治理效能與業務發展的雙重提升。
丁祖昱表示,房企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新的問題也會隨之出現。比如管理層的調整與變動往往面臨團隊人員連帶變動、人才流失的難題,另外組織架構調整過渡期也會帶來新的挑戰,比如總部與區域內部人員的協調和銜接等。這些都需要企業在調整後亟須平衡的關鍵點。
經營仍然承壓
萬科目前仍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和嚴峻的流動性危機。
就在組織架構調整的同時,9月16日晚,萬科公告稱,深鐵集團將向萬科提供不超過20.64億元借款,用於償還萬科的公開債本息。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深鐵第十次出資,已累計為萬科提供近260億元資金。
2025年,萬科全年到期或行權的境內外公開債規模超過360億元。萬科雖已按時償還了243.9億元公開債,但流動性困難仍未解除。
根據萬科2025年半年報,上半年萬科淨虧損約108.65億元,虧損額同比擴大27.51%。其中,歸母淨利潤虧損約119.47億元,虧損額同比增加21.25%。萬科銷售額持續下滑,2025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691.1億元,同比降幅由2024年上半年的37.6%擴大至45.7%。
萬科解釋稱,業績虧損的原因之一是房地產專案結算規模明顯下降,且毛利率處於低位。2025年,萬科開發業務的結算面積為533.6萬平方米,結算收入為740.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9.3%和33.7%。
不過,2025年上半年,萬科開發業務的結算毛利率為8.1%,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這是萬科開發業務毛利率連續六年下滑後,首次止跌回升。
萬科利潤虧損更主要原因是存貨跌價和計提減值。2025上半年,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51.14億元,同比大增約1.65倍;公司對非並表項目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9.2億元,額度同比增加27.5億元。
聯合營項目出現虧損亦波及萬科。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聯合營公司貢獻的權益利潤虧損了8.05億元,導致萬科整體投資收益虧損了5.68億元。在2024年同期,聯合營公司為萬科貢獻了4.96億元權益利潤。
截至2025年6月底,萬科的總資產約為11941.49億元,相比2024年底減少7.16%;總負債約為8729.88億元,相比2024年底減少7.85%;淨資產約為3211.61億元,較2024年底縮水了176.94億元,降幅為5.22%。
2025.09.19 財經網
房東直租減少 房產仲介發力 “託管房”
近年來,多數仲介公司開始大力發展“託管房”這一模式,在帶來居住和服務水準提升的同時,這種模式也存在一些爭議,其中的焦點在於仲介平臺、房東和租客三方利益的重新分配。有房東和租客認為,自身的訴求在部分平臺的市場地位下被忽視了。
對租客而言,同樣的房子,直租成本更低,但託管房的日常管理更規範,減少了與房東的潛在糾紛。此外,託管房還提供家政、維修等基礎服務;租期結束後,租客也不用擔心押金難退等問題。
仲介公司發力託管房
9月9日中午,按照與鏈家仲介人員的約定,張芳來到北京三元橋附近的一個社區看房。仲介告訴她,房東有事來不了,但社區內有同戶型房源可看,且租金更便宜。
看房時,仲介告訴張芳,這套房子由鏈家管理,需要與鏈家簽租賃合同。租住期間,房屋設施及傢俱家電維修等問題由管家協調解決,而且鏈家不收取仲介費,僅向租戶收取少量服務費。
仲介所說的房源就是他們的託管房,這是一種資產託管式住房租賃服務。房東將房子交給仲介統一管理,由仲介負責出租、收租、維修和運營等具體事務。
張芳對比了兩種模式:按租金5400元/月計算,租三年託管房的總成本(房租+服務費)為21.38萬元,租房東直租房的總成本是19.98萬元;如果租期為一年,託管房總成本為7.13萬元,直租房為7.02萬元。
張芳因需要出租自住房,也諮詢了仲介。仲介告訴她,房子可委託鏈家託管。簽署《資產管理服務合同》後,雙方會確定基礎租金,約定託管招租期為45天,鏈家支付房東15天租金作為定金,在基礎租金下浮3%至上浮5%的區間招租;若招租成功,定金轉為租金,失敗則解約,定金歸房東。
託管期最低兩年,一旦招租成功,即便租客欠租,鏈家也會按月支付房東租金,代價是房東每月需支付4天房租作為管理費。鏈家承諾不吃差價,租客支付多少,扣除管理費後全部支付給房東。
另一大型仲介機構我愛我家的“相寓”模式與鏈家的類似,但管理費和服務費有所不同,房東每月需支付3天租金作為管理費,租客需支付房租8.5%的服務費。
根據貝殼2025年中期業績,截至6月底,貝殼受託管理的房源從2024年底的29萬套增加到59萬套;我愛我家同期披露,相寓管理的房源接近32萬套,同比增加約9%。
託管房的利與弊
對仲介平臺來說,託管房業務有助於帶來更穩定的收入,同時通過集中管理,將分散房源轉化為運營資產,並在金融、家裝、家政等增值服務領域獲取更多商業空間。
對房東來說,其角色從“房東”轉變為“資產所有者”,可以擺脫招租、催租、維修等事務,降低空置風險。
對租客來說,可以從“租房”轉向“租服務”,獲得標準更高的居住體驗,減少與房東的糾紛,還能享受保潔、維修、月付、免押金等便利。
不過,在實際操作中,託管模式經營不當也會引發一些問題。第一,房東直租房被限流。有房東稱,仲介平臺優先展示託管房,直租房很難被看到。即使在定向搜索某社區房源時,若有託管房,會優先展示託管房,直租房往往靠後。
第二,直租房帶看頻次減少。一位擁有多套房的房東稱,一套直租房在租客搬走後,長達兩個月只有兩三次帶看,而同社區的託管房則帶看頻繁。他認為平臺有意傾斜。
一位大型仲介公司管理人士解釋,這更多是激勵機制所致,仲介公司在政策上傾向託管房,門店和經紀人基於利益,會優先推薦託管房。
第三,可選餘地小。貝殼、我愛我家等大型仲介均在推廣託管房,房東若想儘快把房子租出去,除了託管給仲介平臺,沒有更好的選擇。
目前也有房東通過58同城、小紅書等平臺自行出租,但多數房東並不懂得如何有效展示房子,陌生人交易的信任成本較高,仍需要依賴專業仲介機構。
房產仲介如何轉型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行業形勢變化,仲介企業的收入結構也在發生轉變。貝殼的新房和存量房業務收入占比從2021年的97%逐步降至2024年的66%,2025年中期降至61%。截至2025年6月底,房屋租賃服務收入占比達到21.8%。
在房地產規模縮量的背景下,仲介公司需要另闢蹊徑,培育增長極。與傳統仲介撮合交易相比,無論是託管還是資產管理,均擁有更為穩定和持續的收入。
近年來,貝殼提出“一體三翼”戰略。現階段,房地產交易服務仍是貝殼的核心業務,在此基礎上,貝殼還在重點培育家裝、貝好家和租賃業務作為新的增長極。
目前託管房更需要關注的問題是資金監管領域,託管平臺收取租客押金雖然不多,但形成的資金池規模不小。按照每套房3000元押金計算,3萬套房就可以累積近億元的押金資金池,一旦託管機構爆雷或跑路,就會形成較大風險。
一家小型仲介機構的負責人稱,其公司目前管理數百套託管房源,大部分集中在一個區域,由於是輕資產管理模式,只要不盲目擴張,爆雷的可能性不大。在他看來,租賃行業是服務業,需要做精做細,盲目擴大規模最終損害的是客戶利益。
2025.09.19 新浪網
華潤萬象生活化身 “白衣騎士” 爛尾8年的合肥寶能城即將復活
繼重慶盤龍廣場、北京西三旗專案之後,華潤萬象生活再度化身“白衣騎士”,而這一次,其接盤的專案是合肥寶能城。
最新消息顯示,近日,合肥寶匯置業於官微宣佈,合肥濱湖新區原寶能城商業地塊,引入華潤萬象生活旗下的萬象商業品牌。
這也意味著,擱淺多年的安徽“第一高樓”,終於撥雲見日。
據商業客瞭解,寶能城曾經是寶能集團的核心產品線,而合肥濱湖項目則是姚振華地產拼圖的最重要一環。
時間的齒輪撥回2014年,彼時,恰逢寶能集團激進的擴張時期。
有資料顯示,在2012年至2014年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姚振華帶著他的寶能集團開疆拓土,在全國20余個城市接連插旗。
那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破冰”行動。
同年5月,寶能以總價11.4億元、溢價率11%的代價,力壓綠地,拿下合肥濱湖區BH2014-1號地塊;次月,其又經歷了漫長的鏖戰與廝殺,以24億元總價奪得合肥濱湖區BH2014-2號地塊。
按照當時的規劃,寶能集團計畫斥資280億元,在兩宗地塊上打造一個總面積達300萬平方米的寶能城。
據悉,項目包括了7棟超高層摩天建築集群,其中T1塔樓建成後將成為安徽第一高樓,也因此,項目被市場戲稱為“七星攬月”。
除此之外,合肥寶能城還規劃有住宅、公寓、購物中心、寫字樓和酒店等多種業態,也因此,這個超級大盤備受矚目。
但這個被市場寄予厚望的項目,建設過程並不順利。
2017 年,合肥寶能城開工僅一年,便因“環保相關新要求”緊急叫停;2018 年年末,寶能集團完成住宅一期、二期、三期建設後,剩餘的四期住宅、商業地塊及 T7 寫字樓全部陷入停滯。
2021年5月31日,寶能城T7寫字樓與商業MALL主體結構封頂,但後期因施工總包單位合同糾紛,導致竣工逾期。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T7寫字樓是寶能城“七星攬月”項目當中最矮的建築,而T1至T6建築集群始終沒有動工。
而後,伴隨著地產行業的調控以及寶能集團的流動性危機,合肥寶能城專案多次被法院強制拍賣,但均因無人出價遭遇流拍。
故事的轉折出現在2024年。
同年12月30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批准了《合肥市寶匯置業有限公司破產重整案重整計畫草案》。
伴隨著項目公司的破產重整,這個爛尾了8年的合肥寶能城項目,踏上了“復活賽”的新征程。
而此次簽約,伴隨著“白衣騎士”的到來,蹉跎已久的項目正式迎來重生。
根據官微消息,合肥寶能城的住宅地塊將由綠城、中鐵置業聯合代建,後期將引入綠城高端產品系列。
至於商業地塊將由華潤萬象生活專業運營,打造萬象系列高端購物中心。不過,截至目前,華潤萬象生活仍未明確該商業部分的規劃及產品定位。
華潤萬象生活為何向合肥寶能城拋出橄欖枝?
商業客查閱發現,合肥寶能城項目地處合肥市濱湖新區環湖CBD,項目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
從交通來看,專案坐擁四條城市級的主幹道,且800米半徑內擁有雙地鐵線路和三個地鐵口,其區位優勢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專案周邊擁有大量的居民住宅區,如塘溪津門雅韻園、合肥萬達城臨湖苑、中海•濱湖公館、聯投新安裡、萬達攬湖苑、融創望海潮等等,密集的住宅社區和大量的常住人口,無疑能夠為後續的商業提供穩定的客群。
換言之,華潤萬象生活此番接盤合肥寶能城,在進一步拓展企業佈局的同時,有望借勢打造旗艦產品擴大其在當地乃至華東片區的影響力。
更重要的是,目前,華潤萬象生活在合肥已經打造了合肥萬象城、合肥歡樂頌、合肥蜀山萬象匯、合肥廬陽萬象匯、合肥包河萬象匯等項目。
去年6月21日,華潤萬象生活與安徽置地簽約,運營改造合肥電機廠,命名為合肥瑤海天地BY MIXC,計畫在年內開業。
而此次簽約過後,華潤萬象生活在合肥落下第七顆棋子,完成對合肥重點區域的佈局。
不過,市場也存隱憂。
寶能集團在2014年拿地之時,合肥濱湖新區建區僅僅八年,彼時,一切還處於“百廢待興”之勢,片區商業地標更是少之又少。
根據當地媒體的報導,同年1月,合肥本土百貨商業濱湖百大購物中心堪堪打入濱湖新區,而其他大型購物中心還未成功進駐。
然而,十年輾轉,合肥濱湖新區商業已趨向飽和,在合肥寶能城5公里範圍內佈局了濱湖銀泰百貨、合肥首創奧特萊斯、合肥濱湖愛琴海購物中心、合肥方圓薈、萬達廣場等多個項目。
在擁擠的濱湖新區,遲到的合肥寶能城與華潤萬象生活還能講出怎樣的故事?
2025.09.19 信報
置地賣出星馬地產公司套44.9億
置地公司把旗下專注於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住宅開發業務MCL地產,出售予雙威集團,作價7.39億新加坡元(約44.93億港元),交易將以現金結算,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交易。透過此次交易,置地公司自2024年以來的累計資金回收已增至20億美元,相當於公司於2027年底前至少達成40億美元資金回收目標的50%。
2025.09.19 信報
7月批4圖則兩連跌
屋宇署批出的圖則數據反覆創低位,今年7月僅批出4份建築圖則,連跌兩個月,跌穿今年2月錄得的5宗低位,料再創2000年有相關公布以來的單月新低。
7月批出的4份建築圖則,僅一份與住宅相關,是去年9月以來近10個月再現只有一份住宅項目圖則獲批。屯門青山公路青山段89號於今年7月獲批圖則,涉及兩幢樓高兩層(另設一層低層地下)的洋房,總樓面面積約18339方呎。
動工量1860伙 15個月高
屋宇署同步公布最新的私人住宅動工量(按屋宇署接獲上蓋建築工程動工通知為準)和落成量資料。今年6月私宅「零動工」後,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說,7月共有5個項目動工,涉及1860伙,是近15個月最多;今年首7個月累計2874伙動工,屬近15年同期最少,按年挫37%。同月共有5個項目共1695伙落成,單位數目按月回落35.7%,今年首7個月累計11759伙落成,是2022年首7個月13195伙落成以來的近3年同期最多,按年多約35.1%。
2025.09.19 經濟通
華音國際售物業發展附屬,料虧損4.5萬人幣
華音國際控股(00989)公布,以1元人民幣出售全資附屬公司華音國際控股(敦化)予長春市納百利商貿,料虧損4.5萬元人民幣。
該集團指,華音國際控股(敦化)從事物業發展,出售以減少債務。
2025.09.19 經濟通
擔憂資金流向股市,官媒:股市與樓市更多是互促關係
中國住建部主管的《中國建設報》報道,近期中國股市呈現積極向好趨勢,引發市場對樓市資金流向的擔憂。然而,從長期來看,股市與樓市之間更多是互促而非互斥關係。盡管短期內股市可能分流部分資金,但股市的收益提升終將推動居民購房,產生顯著的財富效應。
股市和樓市都受到宏觀經濟預期和政策信心的影響,股市上行不僅反映經濟基本面的改善,也可能帶動樓市預期回暖。歷史經驗表明,股市和樓市常在大周期上同頻共振,股市向好未必導致樓市下行。市場應對股市向好的樓市影響持樂觀態度,與政府合作推動兩市共進。
2025.09.19 經濟通
瑞港建設:將因應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規劃,制定針對性發展策略
青島市政府近期發布《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期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其中提出打造服務黃河流域、協同東中西部、面向亞太、聯通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青島國際航運中心。
瑞港建設(06816)公布,控股股東、海發集團響應該規劃、宣布積極參與航運物流與國際貿易產業投資賦能發展,並通過業務協同聚力打造「航運倉儲物流、國際跨境貿易、供應鏈金融服務」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
集團於年初已新開展了跨境貿易業務,涉及從印尼採購原材料進口國內、以及自國內採購電子消費品出口,並將持續開拓採購和銷售網路,聚焦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產品出口,開拓東南亞、南亞的一帶一路地區的農產原材料、礦產等特色產品進口,致力於打造成為跨境貿易集採中心。集團將進一步因應該規劃,而制定針對性發展策略。
2025.09.19 信報
西半山 the MVP 首批50伙 885萬起
呎價20882元 較5年前同區盤低三成
本地銀行昨天宣布下調最優惠利率(P),全新盤蜂擁登場。英皇國際(00163)西半山the MVP短短6日累積標售32伙,昨天首度以價單形式推出新一批單位,成為減息及《施政報告》公布後首個開價的新盤,折實平均呎價20882元,較逾5年前同系同區半山捌號首批折實均價低約三成。價單單位呎價貼近項目招標單位的成交呎價。
the MVP自上周六(13日)起以招標形式發售高層戶及特色戶,至今累積售出32伙,套現逾9.5億元。英皇國際副主席楊政龍表示,隨着減息周期展開,重現「供平過租」,提升買家入市意欲,項目乘機公布首張價單。
the MVP首張價單共50伙,分布在26樓或以下,實用面積425至899方呎,折實售價884.76萬至1895.82萬元,折實呎價17888至23294元,折實平均呎價20882元。對比同系同區2020年5月半山捌號首張價單,折實平均呎價29820元,the MVP較之低約三成。項目折實平均呎價創2013年4月底實施《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一手例)後同區新低。
上然三期加推 瑧博截收5300票
參考項目27樓D室,實用面積455方呎,本周三(17日)以1028.3萬元售出,呎價22600元,買家選用即供付款方式;對比1號價單中的樓下26樓D室,實用面積相同,即供折實售價1024.07萬元,呎價22507元,兩個單位只相差約0.4%,反映價單價錢貼近招標單位成交價。
楊政龍指出,the MVP為「明升價」,價錢參考同區新盤成交價。該物業位於般咸道28號,提供117個單位,實用面積425至2990方呎;項目的預計落成日期為2026年9月底,樓花期約12個月。
萬科香港旗下大埔上然第三期昨天加推3號價單位共113伙,折實平均呎價12071元,較上月公布的2號價單折實平均呎價11738元貴2.8%。該期數下周一(22日)連新舊單位發售140伙。
新世界(00017)九龍城衙前塱道瑧博今天「晒冷式」盡推120伙,昨天截收逾5300票,以價單形式發售的115伙計,超額認購逾45倍。
名日.九肚山25戶將削3%折扣
新地(00016)九龍東啟德天璽.天第2期擬本月內登場。新地代理總經理胡致遠指出,天璽.天第2期仍待批滿意紙,銷售部署維持不變,獲批滿意紙後會隨即推售。首批先推高層4房戶招標,實用面積約1200至2200方呎。
長實(01113)旗下沙田九肚豪宅項目名日.九肚山昨天修改價單,以價單發售的25伙在售單位,9月29日起將削減3%樓價折扣。長實營業經理詹勳榮稱,近月不論一手及二手市場交投氣氛持續升溫,該集團對香港樓市長遠發展充滿信心,是次名日.九肚山調整優惠,旨在更真實反映項目市場潛力。
2025.09.19 信報
柏傲莊一房呎租71.9元破頂
住宅租賃旺季過去,個別屋苑租金繼續向上。其中,大圍柏傲莊I更有單位反價至每月2.35萬元租出,呎租71.9元,刷新該屋苑1房單位呎租紀錄。
美聯物業營業經理鄒文波表示,柏傲莊I第3B座低層D室,實用面積327方呎,1房間隔,業主原以每月2.3萬元招租,剛反價500元或2.2%,至每月2.35萬元獲承租,呎租71.9元,把去年10月同屋苑一個1房單位以每方呎71.7元,創下的同類戶呎租高位,略推升0.3%。業主2020年斥760.4萬元一手入市。
鄒文波續稱,該單位租客為一名專才,由於急用單位,即使面對業主臨場反價,仍選擇追價承租。
私樓租金回報3.6厘 14年半高
屯門御海灣呎租亦破頂,代理透露,2座中層K室開放式戶,實用面積254方呎,新近以一口價每月1.2萬元租出,呎租47.2元,創該屋苑標準分層戶呎租新高。業主2020年以509.51萬元一手購入該單位。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最新數據顯示,今年7月中原城市租金回報率(CRI回報率)報3.6厘,創2011年1月錄3.64厘後逾14年半新高,按月升0.04厘外,更自去年9月後首次3連升。143個成份屋苑中,多達141個屋苑回報率高於當月H按息(2.3厘),即98.6%屋苑出現供平過租情況。不過,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說,第四季租金升幅將收窄,樓價回穩上升,料回報率將見頂。
2025.09.19 信報
市建局斥5,969萬 購「鷄記」九龍城舖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積極推展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巨無霸重建計劃,持續收購區內物業,當中麻雀館「鷄記」位於衙前圍道的自用分店舖位,由市建局斥資5969萬元收購,持貨約7年賬面蝕逾千萬元。
麻雀館林氏家族7年輸15%
資料顯示,九龍城衙前圍道70至72號金滿樓地下及1樓B舖,地下建築面積2100方呎,1樓建築面積約688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2788方呎,市建局以合共5969萬元購入,呎價約2.14萬元。物業現為麻雀館「鷄記」的九龍城分店,於2023年才開張。上址原由「鷄記」麻雀館林氏家族持有,據了解,林氏家族於2018年中透過買賣公司形式購入該舖位,有指作價約7000萬元,初時一直收租,近年才作自用,現沽出賬面虧蝕1031萬元,約7年貶值14.7%。
另外,早前傳出易手的尖沙咀加拿分道49號夏惠樓地下D舖,建築面積約550方呎,原以4950萬元放售,最終以3268萬元售出,呎價約5.94萬元,成交價較叫價低1682萬元或34%。目前舖位由茶飲店租用,月租12萬元,回報率約4.4厘。原業主為資深舖位投資者、銀城物業投資創辦人何國鴻或有關人士,於2006年2月以4680萬元購入,持貨逾19年,賬面勁蝕1412萬元或30.2%離場。
2025.09.19 信報
遠展荃灣油柑頭 改劃住宅料過關
遠東發展(00035)2023年就旗下荃灣油柑頭一幅地皮,向城規會申請由「綠化地帶」等改為住宅地帶,擬建3幢住宅樓宇,城規會周五(19日)將作審議,規劃署原則上不反對。
前述用地位處油柑頭濾水廠西面,佔地約6.91萬方呎,遠東發展申請改為「住宅(乙類)9」地帶,擬建3幢26至27層(另設1層地庫)的樓宇,擬興建613伙,另提供約100個床位的安老院舍等社福設施。規劃署認為,該項目作住宅發展並非不能接受,在生態等範疇上也料不會有明顯影響,原則上不反對該用地改為住宅地帶。
另外,長實(01113)馬鞍山海澄軒海景酒店(海澄軒)於2023年已獲屋宇署批准建築圖則,准改建為提供772伙的住宅項目。該集團今年8月申請於1樓設置約1.07萬方呎的展覽或會議廳用途,整個項目將改裝為15層(另設一層地庫)的商住樓宇,總樓面面積約54.71萬方呎。規劃署表示,新申請涉及的展覽或會議廳用途,與周邊環境不會造成不協調,故不予反對。
2025.09.19 經濟
海外回流客租轉買 730萬購愉景新城3房
多家銀行今日起跟隨美國減息,某程度可減輕供樓壓力。市場即時錄得多宗加快入市個案,甚至有租客即時決定轉租為買,以730萬元購荃灣愉景新城3房單位。
二手市場連錄多宗加快入市個案,其中愉景新城12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650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昨日以730萬元易手,呎價11,231元。原業主2010年以389.5萬元購入,持貨15年帳面獲利340.5萬元。
大埔寶馬山高層 蝕10萬離場
美聯物業高級分區營業經理鍾家豪透露,新買家為外國回流客,回流2個月並以預繳1年租金方式租樓居住,有見銀行展開新一浪減息周期,決定轉租為買,惟由於本身仍在租樓當中,故選擇連租約購入上述單位。
其次,利嘉閣地產首席聯席董事招權峰透露,大埔寶馬山2座高層A室,實用面積999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望屋苑會所景及山景,原本叫價1,100萬元放盤,買家睇樓多日,得悉銀行今日減息,即時決定加快入市,以1,085萬元購入單位,呎價10,861元,屬於市價水平。資料顯示,原業主於2013年以約1,095萬元購入,持貨約12年,是次易手帳面微蝕10萬元離場。
再者,元朗翹翠峰6座低層A室,實用面積580平方呎2房,原叫價515萬元,最終減價5萬元,以510萬元成交,呎價8,793元。上車客見減息有助降低置業成本,預計樓價將會逐步回升,愈遲買愈貴,故加快入市決定。
另一方面,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指出,租務市場持續升溫,今次減息後,中原地產統計的143個租金指數成分屋苑之中,有104個回報率高於H按息率,即超過70%屋苑「供平過租」。
在「供平過租」的情況下,預料將吸引更多市民由租轉買,尤其是有穩定收入的年輕專才及新來港人士,或會趁低息環境入市,推動樓市交投活躍。
2025.09.19 經濟
7月私樓1,695伙落成 按月減36%
據屋宇署最新資料,今年7月有1,695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較6月的2,637伙減約36%。不過,今年首7個月則累計有11,759伙私宅落成,較去年同期的8,705伙增加35%,屬於3年同期最多。
7月共有5個私宅落成,規模最大的是西沙Sierra Sea第1B期,涉及794伙,其次為元朗朗天峰,涉及594伙,至於啟德天璽‧海1期涉256伙,天璽‧海2A期佔43伙,淺水灣赫蘭道8號則提供8伙。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今年首7個月私人住宅落成量已達差估署預測全年20,862伙約56%,預料年內部分大型項目將陸續取得入伙紙。
其中包括將軍澳日出康城12B期PARK SEASONS,佔685伙及12A期SEASONS PLACE(650伙),及元朗柏瓏III(680伙)及其他中小型項目等,估計今年落成量錄約2萬至2.1萬伙水平,與差估署預測數字相近。
首7月動工量 15年同期新低
另外,7月全港共有5個私人住宅項目動工(按屋宇署接獲上蓋建築工程動工通知為準),涉1,860伙,而累積今年首7個月私宅動工量累計2,874伙,較去年同期減少37%,並創2011年以來的15年同期最少。
2025.09.19 經濟
南區.左岸2伙銀主盤7,600萬售 3年減價45%
銀主盤存量高企,財務機構加速減價沽貨,市場消息透露,鴨脷洲南區•左岸2伙銀主盤,以約7,600萬元售出,較2022年放盤價1.38億元,3年間大幅跌價45%。
據了解,一名內地客2017年以一約多伙形式,購入南區•左岸1座3個A室,當年作價約1.39億元,惟購入單位後除了向正規銀行借貸外,於2018年及2020年間3年間,先後將3個單位加按,合共向財務公司借入2.25億元。2022年淪為銀主盤,其中1座2個低層A室,當年打通成複式單位,銀主一度叫價1.38億元放售,惟數次減價仍未獲承接,最減銀主將2個單位還原成普通單位出售,近日以約3,800萬元及3,770萬元售出,成交價較3年前放盤回落約45%。
而該內地客另一個銀主盤則於今年7月以4,000萬元售出,即3個單位合共售價約1.16億元,較2017年購入價貶值約2,300萬元。
另外,大埔比華利山別墅翠樺道雙號屋,實用面積1,902平方呎,屬於5房間隔,原本叫價1,680萬元放盤,議價後以1,568萬元易手,呎價8,244元。原業主早於2007年以約2,575萬元購入,現轉售帳面蝕讓1,007萬元離場,期內貶值39%。
2025.09.19 經濟
指標甲廈交投略回升 價格續跌
近期整體商廈交投量有回升,惟價格出現下跌,如上環中遠大廈連錄3宗買賣,呎價持續向下。
據中原工商舖數字顯示,上月寫字樓市場表現轉趨淡靜,錄得約60宗買賣成交,按月回落約17.8%,但仍較去年同期有約1.3倍增長;而成交金額則有約8.78億元,按月及按年分別下跌約76.8%及約74.9%。
踏入9月份,個別指標甲廈交投稍回升,焦點落在上環中遠大廈,錄得全層及分層單位成交。中遠大廈23樓全層,單位面積約19,746平方呎,以約2.2億元成交,呎價約11,141元,單位以交吉交易。按此成交呎價計,比起本年5月,物業中層7室以約2,200萬元沽出,呎價約11,350元更低。
中遠大廈錄3買賣 呎價跌穿1萬
翻查資料,該層單位由本地時裝慕詩國際 (00130) 主席及行政總裁陳欽杰持有,2009年以近2億元購入,4年前曾放售單位,叫價約5.5億元,去年降價至約3.35億元放售,最終減至約2.2億元沽出。持貨16年轉手,帳面獲利約2,000萬元離場。此外,同廈再錄2宗分層單位成交,為低層01室,面積約2,139平方呎,以約2,150萬元沽出,呎價約10,051元。數日後,拍賣場上錄得物業成交,涉及中遠大廈14字樓1401至1403及1413室,開價約4,600萬元,最後以約4,800萬元成交,以面積約5,275平方呎計算,呎價約9,100元,再打破新低紀錄。
信德中心高層 呎租36元
中原工商舖黃瑋琮認為,甲廈市場上仍出現個別業主低價放盤情況,市場仍在消化,因此價格難出現反彈。
租務上,近來甲廈出現數宗租務,包括上環信德中心西翼錄2宗租務,包括中層02室,面積約1,400平方呎,成交呎租約35元。另同廈高層12室,面積約2,313平方呎,以每呎約36元租出。
黃瑋琮分析,整體甲廈租務尚算平穩,租金造價已見喘定,反映個別企業仍希望在核心地段設立辦公室。整體後市方面,他認為息口可望持續回落,可帶動投資氣氛,相信有助用家及投資者入市,交投量稍為樂觀。
2025.09.19 經濟
投資者3,268萬沽尖沙咀舖 19年貶3成
何國鴻續減磅套現 1年累蝕1.1億
舖位投資者續蝕沽舖位,「銀城物業投資」創辦人兼投資者何國鴻近期加快減持舖位,以3,268萬沽尖沙咀加拿分道舖,持貨19年仍蝕1,400萬離場,貶值3成。
尖沙咀核心地段之一的加拿芬道,近月連錄舖位成交,最新一宗為加拿芬道49號地下D舖,面積約550平方呎,以約3,268萬元成交,平均呎價約5.9萬元,該舖位現由茶飲店以約12萬元租用,買家料享回報率近4.4厘。
該舖原由資深投資者「銀城物業投資」創辦人何國鴻持有,早於2006年以約4,680萬元買入,持貨接近19年,帳面仍大幅虧損1,412萬元,物業貶值約30%。
事實上,是次沽出的舖位,比鄰的加拿芬道49號地下C號舖,面積約400平方呎,於個多月前轉手以約4,500萬元沽出,呎價高見約11.3萬元。舖位現由人氣烘焙店「Hashtag B」以每月約16萬元租用,按成交價計,回報率近4.3厘。
何國鴻加快沽貨,近一年更數度大幅蝕讓舖位,先後沽出太子、佐敦及油麻地舖位,合共蝕約1.1億元。
上環銀主盤放售 市值3.8億
另仲量聯行資本市場部主管陳國章表示,獲銀主委託,放售上環干諾道西35至36號康諾維港大廈,物業樓高23層,總面積約36,516平方呎,據悉,物業市值約3.8億元,平均呎價約1.04萬元。他指,物業大部分樓層可望海景,而鄰近香港大學,具備發展學生宿舍優勢。
2025.09.19 經濟
瑧博今首輪價單推115伙 累收5,300票
新世界 (00017) 旗下九龍城瑧博,今首輪銷售120伙,其中115伙以價單發售,折實價377.8萬元起。發展商指,項目累收5,300票,超額認購45倍;另指項目會所採園林設計,配備多元化設施。
新世界發展營業及市務部總監何家欣指,隨美國落實減息,及本地多間銀行跟隨減P(最優利率),降低供樓成本,預計用家將會轉租為買;而投資者亦加快入市,使項目收票速度明顯加快,亦有準買家表示有意加碼,認購更多單位作投資,預計有4成準買家為投資者。
園林設計會所 配合書香氛圍
項目會所MUSE CLUB設計亦同步曝光,會所以Book Café Pavilion為題,與區內書卷氛圍相呼應,配合園林設計,並備多元化設施,包括供親友相聚的Muse Walk、Boho Patio、Grill & Chill,以及Muse Gym及Muse Fit運動場地,讓住客在動靜之間,修養身心。
瑧博首輪銷售120伙,包括5伙招標戶及115伙以價單發售,涵蓋1房至3房,扣除最高20%折扣,折實售價377.8萬至1,263.4萬元,折實呎價14,992至21,627元。
根據瑧博銷售安排顯示,S組買家最少購買1伙3房單位及1伙其他戶型或最少3伙,最多可購8伙;而A組買家可購最少1伙三房單位或最少2伙,最多可購4伙;B組買家可購1至2伙。
事實上,大部分發展商憧憬銀行減息後樓市走俏,連瑧博計,今日單日共有13個新盤項目,趁減息次日賣樓,共涉及239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