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33 全球物件

_
_

搜尋

_
_

搜尋

新聞中心

資訊週報: 2024/01/30
  回列表
  好友分享
  訂閱周報
 
2024.01.30 工商時報
今年房市景氣 估先熱後冷
Q1、Q2亮熱絡黃紅燈,第三季起可能轉向趨緩藍黃燈

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29日發布「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2024年第一季及第二季均為代表景氣熱絡的黃紅燈;第三季預設指標轉為象徵遲緩的藍黃燈,意味下半年房市景氣可能浮現放緩跡象。

該景氣燈號顯示,國內房市在經過2022年第四季、2023年第一季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後,景氣直線加溫,2023年第二季轉為景氣遲緩的黃藍燈,2023年第三季起至2024年第二季連續四季更轉為景氣熱絡的黃紅燈,其中第一季預測指標分數為49.26、第二季46.86、第三季降至40.31,出現較明顯降溫。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2023年下半年起由於新青安政策登場,催化出穩定的首購買屋潮,也使去年買賣移轉棟數「開低走高」,加上選戰落幕、干擾因素漸淡,預期這波剛需買氣將延續至整個上半年。

近期各地都不乏重大開發利多,北部的竹科、中部的中科及南部的南科,均有園區擴建題材發酵,加上園區招商情況良好,大廠投資踴躍,區域發展前景看俏,也讓消費者對房市的看法趨向樂觀。

不過該指標分數則有逐季下降的趨勢,周鶴鳴指出,未來市場有四大變因值得觀察,通膨走向將涉及今年利率是否由升轉降,國內外的產經復甦力道是否強勁,牽動整體市場脈動,及新政府520走馬上任後的施政方針是否友善,都影響這波房市景氣熱度的延續性。

特別是下半年囤房稅2.0上路,對多屋族的資產配置、建商的購地推案規劃都會有所影響,下半年房市不乏變數,不過自住客及長期置產族,不論是政策面還是需求面,受衝擊程度都不大,預期今年房市預估仍是「長抱族踴躍、低總價暢銷、高收益看俏」的格局。
 
2024.01.30 工商時報
去年不動產移轉→拍賣新低 繼承新高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不動產移轉四大類型中,買賣及拍賣移轉雙雙減少,而贈與及繼承移轉持續增加,即使升息房貸利率至13年高點,不過房市交投仍熱、財務壓力大的屋主讓利多能順利脫手,2023年拍賣移轉3,539棟、年減15.4%,為史上新低;高房價、少子化趨勢下,2023年繼承移轉7.7萬棟、年增9.4%,創歷史新高。而買賣移轉30.7萬棟創下近五年新低,贈與移轉則在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後緩步增加,2023年為5.2萬棟、年增4.2%。

即使近年利率緩步走揚、脫離長年極低利率的環境,不過拍賣移轉仍持續減少,2023年拍賣移轉3,539棟,規模約僅是20年前的16分之1、十年前的一半不到,大家房屋企研室總監郎美囡分析,早年房貸利率都在5%以上,所以市場不佳可引發斷頭潮,2023年平均房貸利率雖維持在2%以上,但屋主多能承受,且房價持續走揚,屋主價格讓利多能在一般買賣市場順利脫手,淪為法拍市場的數量極少,使得透過拍賣取得房產數量逐年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全台各地拍賣移轉規模萎縮,台南2023年拍賣移轉421棟,則是大幅增加29.9%,郎美囡表示,台南市過去拍賣移轉基期低,2023年增加數據反應明顯,2023年上半年大環境不佳,原本投資熱度高的台南許多企業主、個體戶受景氣衝擊,其所抵押的不動產流入法拍增加,加上不少共有物件以法拍解套,也推升法拍移轉量。

不過對比於以有償取得的買賣、拍賣房產移轉降溫,非透過交易的贈與、繼承移轉則持續增加,留給後代繼承房產數量增加繼承移轉棟數幾乎年年創新紀錄。
 
2024.01.30 工商時報
華固將砸75億購地 創近十年新高
目前手中土地存量高達1,022億,今年推案有望首度拚500億

營建股「EPS王」華固(2548)因應2024年土地開發計畫,29日董事會決議授權董事長於75億元內,全權處理台灣全區土地開發事宜,購地手筆創近十年新高。華固目前手中土地存量高達1,022億元,2024年推案計畫將有機會首度挑戰500億元大量,推案時間集中在第三季。

華固2023年在四筆新案交屋認列下,業績獲利大豐收,前三季EPS已達7.62元,法人估全年可望賺進一股本,創下連五年大賺一個股本的紀錄。

隨著現金大量回收,華固也積極伺機購地,近十年來董事會決議的購地授權額度多落在45億至70億元之間,2024年董事會通過購地金額達75億元,是近十年來最大手筆。

展望2024年營運,華固總經理洪嘉昇表示,2024年預計加入完工入帳的二大新案包括「華固中原置地」商辦案,預計6月完工交屋,總銷52億元,目前扣除工業區立體化方案五年不能轉售的面積,華固已售達9成,預計入帳後可望認列業績;另總銷29億元的「華固文臨」也將完工交屋。

洪嘉昇指出,目前華固在手土地存量達1,022億元,2024年預計推出的新案,除台中水湳首發案「華固頂匯」、北市大直「合璞案」、「信義光復案」、「正大北投案」等四大案,總銷達461億元之外,新北三重仁義街案也有機會在第三季取得建照,總銷約44億元。估計全年推案量,有機會首度叩關500億元。

洪嘉昇表示,目前華固正施工中新案,總計有九大案同步進行中,提供未來四年業績所需;至於推案時程,較集中在下半年。
 
2024.01.30 經濟日報
愈晚買房愈吃力! 全台購屋壓力加重程度最多五縣市曝
全台房價高漲,民眾的購屋壓力也隨之加重,依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2023年第3季全國房價所得比高達9.86倍,再創歷史新高,且與2019年同期的8.47倍相比,短短5年時間就增加了1.39倍。

另外,進一步對比5年來各縣市房價所得比變化,台南民眾的購屋壓力加重程度最為顯著,從2019Q3的6.93倍增加到2023Q3的9.49倍,增加了2.56倍,其後依次是台中市增加2.35倍、高雄市增加2.18倍、台北市增加1.94倍、嘉義市增加1.87倍。

東森房屋研究中心副理黃勝暉指出,房價所得比為中位數住宅價格佔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的比例,當家戶可支配所得成長幅度遠遠追不上住宅價格漲幅的時候,房價所得比自然就會愈來愈高。

目前全國房價所得比為9.86倍,雖然增加幅度與前幾年房價瘋漲的階段相比,的確有所收斂,但仍刷新了歷史新紀錄,購屋民眾幾乎要不吃不喝近10年的時間才能買得起一間房,購屋壓力之沉重可見一斑。

黃勝暉表示,觀察全台購屋壓力加重程度最多的五大縣市,有三個縣市都位於南部,即排名第1的台南市、排名第3的高雄市和排名第5的嘉義市,最近幾年政府為了支持南台灣的發展,在交通建設、產業升級、科學園區等眾多方面都做出了不少努力,不僅吸引了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進駐,還吸引了大量嗅覺敏銳的建商和投資族群,導致近年南部縣市房價迅速補漲,民眾的購屋負擔愈發沉重。

排名第2的台中市也是建設題材相當豐沛的地區,近年來受惠於台積電、中科、台商回流設廠等利多話題的發酵,台中市房價突飛猛進,目前台中市的房價所得比僅次於雙北,高達11.74倍。

至於排名第4的台北市,雖然最近幾年台北的房價漲幅不如其他縣市驚人,但台北市房價身處全台天花板,只要稍微上漲一點,最終反映到總價上面就會是相當明顯的變化,購屋族的壓力也會大幅攀升。

黃勝暉指出,近幾年政府加緊推動招商引資,確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只不過產業的發展就預示著企業會進來、就業人口會移入、居住人口會變多,這也就會間接導致房價上漲、民眾的買房負擔加重。

建議政府在聚焦投資開發之餘,也應積極關注區域不動產市場的變化,並加快興建社宅、包租代管的腳步,讓民眾在享受經濟紅利的同時,無需額外承受日益加重的購屋負擔,讓民眾能夠真正做到安居樂業,讓房市能夠健康發展。
 
2024.01.30 Yahoo新聞網
全台空屋率爆衝!這兩縣市「小宅」最扯 10間有4間是空屋
內政部公布最新「低度用電」(俗稱空屋率)資料,全台空屋率明顯爆衝,觀察「20坪以下小宅」狀況,又以金門、宜蘭最誇張,分別為39.19%、37.84%,也就是說,這兩縣市每10間小宅約有4間是空屋。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空屋率激增,代表「新建餘屋量、投資客」擁有的房屋過多,明顯是許多縣市房市已拉響警報。

根據內政部資料,2023年H1全國低度用電住宅量占全國房屋稅籍住宅類宅數比率9.33%,創近7季新高,空屋量85萬1,317宅,創統計以來歷史第三高。

進一步觀察各縣市20坪以下小宅情況,除澎湖縣、嘉義市、連江縣、金門縣有小幅下滑跡象,其它縣市皆持續走高,就連人口最多的六都、新竹縣市,都增長0.17%~2.48%不等。

至於空屋率最高的兩縣市,則是金門縣以及宜蘭縣,分別為39.19%、37.84%。金門相較111年,雖然有小幅下修0.02%的趨勢,但仍為全台最高;宜蘭則是明顯攀升2.21%。

周昆立表示,空屋率主要有三大構成因素,一、祖厝無人居住,二、新建餘屋,三、投資客未出租房屋(長期置產)。

關於金門空屋率長期處於高點,卻在去年出現下滑跡象。他指出,雖然在金門酒廠的挹注下,福利全台第一,但畢竟金門為離島,工作機會較少,早期有不少金門人離鄉背井,到台灣本島打拚,不少祖厝無人居住,導致空屋率超高。

不過,近年台灣高齡化,不少人退休返鄉,加上年輕人想在本島工作不易,畢竟租金、物價高昂,也出現了部分年輕人返鄉工作,也讓金門小宅空屋率出現了些微下滑跡象。

至於宜蘭縣,2014年前,建商在礁溪、頭城等區域瘋狂推案,讓房價出現一波瘋狂漲幅,從原本1~2字頭房價一路狂飆至3字頭,甚至部分個案喊出4字頭單價,當時央行以「選擇性信用管制」重手打房,風聲鶴唳下,區域房市直接泡沫幻滅,不少新建餘屋難銷、投資客也直接套牢。

時隔多年,全台房價飆漲,宜蘭建案也僅處於相對過去活絡,即使再炒花東高鐵話題,對於當地人而言,卻也只是冷飯熱炒,投資客也興致缺缺,空屋率自然也居高不下。

周昆立說,我們目前該留意的是,幾乎全台各縣市空屋都有攀升跡象,建商近年狂推小宅,理由是低總價、好入手,事實上卻也出現許多不符合當地需求的房屋,畢竟居住過小的房子有害身心健康,最終變成投資客好入手,自住客不太想入手。

目前在政府打炒房下,短炒投資客明顯已經退潮,長期置產族(房東、期待房價攀升)雖然還在,但畢竟台灣少子化、高齡化趨勢明確,繼承移轉年年創高,長期來看缺乏買盤承接,恐將成許多區域房市的未爆彈。

最後,周昆立提醒,以過往房市經驗來看,一旦房市量縮走跌,銀行普遍都會緊縮放貸,坪數過小的小宅產品都是首當其衝,不僅容易買氣大減,房價修正幅度也會高於其他住宅產品,此時隨意購買小宅產品,將有一定的風險,購屋者一定要多留意區域的供給、需求與空置狀態,買小宅盡量挑選蛋黃區、區域買租需求強的區域才會比較保值。
 
2024.01.30 經濟日報
2024房市持續熱絡 未來聚焦4大變因
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今(29)日發布最新「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及房市景氣預測,今年Q1預測指標分數為49.26,Q2則是46.86,因此2024上半年,均為代表景氣熱絡的黃紅燈;到了Q3預設指標分數略降至40.31,轉為象徵遲緩的藍黃燈,意味今年下半年景氣可能浮現放緩跡象。

總體來說,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於2023年H1觸底反彈後,預測結果從2023年Q3起連續四季亮起黃紅燈,市場展望平穩。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去年Q3新青安政策登場,催化出穩定的首購買屋潮,不僅帶動小宅熱銷,也使去年的買賣移轉棟數「開低走高」。

新青安帶起的剛需買氣,一路持續至今,鑒於去年H1的交易量處於相對低檔,因此今年上半年的買氣,可望優於去年同期,加上選戰已於今年初落幕,新政府就任前的看守時期,出現新政策變數的可能性不大,隨著干擾因素漸淡,上半年房市預料將延續去年底的回暖勁道,燈號亦保持象徵熱絡的黃紅燈。

周鶴鳴指出,景氣展望相對樂觀,但指標分數有逐季下降的趨勢,主要是未來市場有四大變因值得觀察,首先是利率走勢,通膨走向將涉及今年利率是否由升轉降。

再來是經濟發展,國內外的產經復甦力道是否強勁,牽動整體市場脈動;接著是新政方向,新政府520走馬上任後的施政方針是否友善,也是各界觀察的重點。

第四為量能調節,下半年囤房稅2.0上路,對多屋族的資產配置、建商的購地推案規劃,亦可能投下變化球;所以下半年房市不乏變數,但自住客及長期置產族,不論是政策面還是需求面,受衝擊程度都不大,因此2024房市預估仍是「長抱族踴躍、低總價暢銷、高收益看俏」的局面。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影響房地產景氣的因素繁多,以交易量、價格等單一指標,難以反映整體市場實況,因此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產學合作,創建國內唯一房市領先指標「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更全面地評估市場動能及景氣,並預測未來房市走勢。

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針對總體環境、生產面、交易面和經濟信心等四大面向,共篩選出17個代表性變數,資料期間為2002年1月至2023年9月,參考國發會景氣對策燈號之指標構成項目的處理方式,將原始資料進行季節調整、去除長期趨勢和標準化調整,接著透過主成分分析法,計算出景氣指標,並在95%信心水準下,預測2023年第四季以後台灣房屋市場景氣指標與五個燈號,分數對應燈號分別為景氣過熱(52.6~100)的紅燈,熱絡(46.79~52.6)的黃紅燈,穩定(42.09~46.79)的綠燈,遲緩(36.40~42.09)的黃藍燈,以及低迷(0~36.40)的藍燈。

房市景氣預測持續熱絡 未來有四大變因

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發展中心,發布最新房市景氣預測,今年Q1預測指標分數為49.26,Q2則是46.86,因此2024上半年,均為代表景氣熱絡的黃紅燈。Q3預設指標分數略降至40.31,轉為象徵遲緩的藍黃燈,意味今年下半年景氣可能浮現放緩跡象。

台灣房屋集團首席副總裁周鶴鳴表示,去年Q3新青安政策登場,催化出穩定的首購買屋潮,不僅帶動小宅熱銷,也使去年的買賣移轉棟數「開低走高」。

新青安帶起的剛需買氣,一路持續至今,由於去年H1的交易量處於相對低檔,因此今年上半年的買氣,可望優於去年同期,加上選戰已於今年初落幕,新政府就任前的看守時期,出現新政策變數的可能性不大,隨著干擾因素漸淡,上半年房市預料將延續去年底的回暖勁道,燈號亦保持象徵熱絡的黃紅燈。

周鶴鳴指出,景氣展望相對樂觀,但指標分數有逐季下降的趨勢,主要是未來市場有四大變因值得觀察,首先是利率走勢,通膨走向將涉及今年利率是否由升轉降。

再來是經濟發展,國內外的產經復甦力道是否強勁,牽動整體市場脈動。

接著是新政方向,新政府520走馬上任後的施政方針是否友善,也是各界觀察的重點。第四為量能調節,下半年囤房稅2.0上路,對多屋族的資產配置、建商的購地推案規劃,亦可能投下變化球。

所以下半年房市不乏變數,但自住客及長期置產族,不論是政策面還是需求面,受衝擊程度都不大,因此2024房市預估仍是「長抱族踴躍、低總價暢銷、高收益看俏」的局面。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影響房地產景氣的因素繁多,以交易量、價格等單一指標,難以反映整體市場實況,因此台灣房屋集團與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產學合作,創建國內唯一房市領先指標「台灣房屋市場景氣燈號」,更全面地評估市場動能及景氣,並預測未來房市走勢。
 
2024.01.30 經濟日報
買氣到?去年國銀房貸大增6,576億元飆史上次高 將衝破十兆
新青安政策上路、年底又逢交屋潮,推升2023年12月底國銀房貸餘額攀升到9兆9,869億元,單月跳增1,052億元、2023年全年則大增6,576億元,各是史上單月新高及史上全年次高紀錄,市場看好在新青安政策發威下,2024年國銀房貸餘額將衝破十兆元大關。

據數據顯示,12月底國銀房貸月增1.06%、年增7.05%已連兩個月同步走揚,其中房貸年增率更是睽違近一年後,再度站上7%,房市買氣已逐漸回溫。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國銀房貸餘額年底爆大量,主因是新青安房貸政策、全國公教人員築巢優利貸、及第4季進入農曆春節交屋潮所致;金融圈和房仲圈則續看好,新青安政策效應,2024年房貸量能將續熱。

金管會公布2023年12月底象徵房市買氣的國銀房貸餘額(含催收款)9兆9,869億元,月增1,052億元是史上單月新高;2023年全年大增6,576億元,則是僅次於2021年全年新增7,449億元,顯示房市動能不墜。

金管會從2006年統計該數字來,僅有2015年12月、2021年12月各出現月增1,040億元及1,010億元,2023年12月底月增1,052億元則是第三次,更一舉刷新記錄。

這月增額1,052億元中,光新青安就新增撥貸了498億元,占比47%,占比一路攀升,顯示國人趁農曆年前、積極申請新青安貸款趕交屋,讓年底房貸餘額爆大量。

日前央行公布2023年12月銀行房貸餘額則是衝破10兆元到10兆377億元,與金管會公布的9兆9,869兆元,差了508億元。

主因是央行統計涵蓋了本國銀行、農業金庫、外銀和陸銀在台分行資料,金管會則僅統計本國銀行,換言之,國銀房貸量就占了整體銀行業的99%。

相較房市買氣回溫,建商推案信心指標的建築融資年增率則是持續衰退。據金管會統計,2023年12月底建築融資3兆6,219億元,較上月減少3億元,是近五年來首度出現單月衰退者。

建融年增率更降到4.61%則是近六年來最低;房貸加建築融資,兩者合計共13兆6,088億元、年增6.39%已連五個月成長、更是近十個月高點。

童政彰說,建築融資年增率下滑,主因是各政府部門仍持續推出健全房市措施,建商利息增加、建材價格也上漲,導致推案信心較為保守。
 
2024.01.30 經濟日報
2公里開23家! 雙北最狂「超商一條街」房市夯
永慶房屋統計雙北市便利商店營業家數前十名路段,便利商店數量最多的是台北市中山區的林森北路,總路長約2公里左右,就有23家,等於不到100公尺就有一家超商,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則以21家緊隨其後,而新莊區與新店區的中正路則以20家並列第三。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林森北路超商密集度高,反映出該區域的生活便利程度。因此,林森北路也是台北市熱門的住宅交易路段,過去一年內就有152件住宅交易,平均單價為每坪66萬元。

陳金萍表示,林森北路一帶不僅有眾多連鎖超商,還有各式餐飲、服飾、藥妝店林立,商業氣息濃厚,生活機能完備,加上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機能便利,吸引人口居住。

不過,住商混合略顯複雜,以市中心房價而言,是相對便宜的路段房價,加上建商在當地推出許多低總價的小坪數住宅產品,購屋壓力相對較小,吸引不少首購族、小資族卡位。

新店區、新莊區的兩條中正路分別以20家便利商店共同排名第三。在新店區中正路上,近一年住宅交易有76件,住宅平均單價為48.8萬元。

陳金萍說明,新店區中正路自中興路路口起,穿過新店市中心至大鵬華城,沿路經過七張生活圈、舊市區生活圈及遠東工業區等區域,同時也是連接中和秀朗橋的要道之一,是新店的交通主幹道,因此即使中正路上沒有捷運站點,但沿路生活設施仍相當完備,匯集眾多人流及車流。

新莊區中正路則是從思源路口一路延伸至新莊與龜山的交界處為止,與捷運新蘆線重疊,坐擁頭前庄站、新莊站、輔大站、丹鳳站與迴龍站,交通便捷,吸引人口居住,帶動當地商業機能發展,促使該路段買氣熱絡,近一年住宅交易有158件。

中和區景平路以16家便利商店排名第十,近一年住宅交易量高達237件,交易最熱。陳金萍說明,中和景平路由於捷運系統發達,是促使住宅交易熱絡的關鍵。

景平路上共有捷運中和站、景安站、景平站及秀朗橋站等站點,捷運路線分別連結新店區、永和區、板橋區、新莊區以及台北中正區等地,交通優勢明顯,吸引許多上班族在該路段置產,成為通勤族心中的宜居生活圈。

陳金萍補充,便利商店不僅使民眾生活更加方便,也反映了當地的繁榮。超商密集的區域通常意味人口眾多、交通方便且生活機能完善,進而帶動該地區的住宅需求。不過也存在特例,例如內湖區的瑞光路,雖然超商家數高達20家,排名第二,但由於該路段位於內科的辦公地段,超商的服務對象多為通勤上班族,因此住宅交易較為有限。


北市林森北路不到百公尺就有一家超商 對房價是好還是壞?
聯合報

根據公平交易委員會資料,台灣便利商店密度世界第二,僅次南韓,便利商店已成台灣民眾不可或缺的生活據點。永慶房屋統計雙北市便利商店營業家數前十名路段,並觀察其房市表現,便利商店數量最多的是台北市中山區的林森北路,共有23家,台北市內湖區的瑞光路則以21家緊隨其後,而新莊區與新店區的中正路則以20家並列第三。

林森北路總路長約2公里左右,就有23家超商,等於不到100公尺就有一家超商,而林森北路也是熱門的住宅交易路段,過去一年內就有152件住宅交易,平均單價為每坪66萬元。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表示,林森北路一帶不僅有眾多連鎖超商,還有各式餐飲、服飾、藥妝店林立,商業氣息濃厚,生活機能完備,加上交通機能便利,吸引不少人口居住;不過該區域「住商混合略顯複雜」,但以市中心房價而言,相對便宜,加上建商在當地推出許多低總價的小坪數住宅產品,購屋壓力相對較小,吸引不少首購族、小資族卡位。

陳金萍說,便利商店不僅使民眾生活更加方便,也反映了當地的繁榮。超商密集的區域通常意味人口眾多、交通方便且生活機能完善,進而帶動該地區的住宅需求;不過也存在特例,例如內湖區的瑞光路,雖然超商家數高達20家,排名第二,但由於該路段位於內科的辦公地段,超商的服務對象多為通勤上班族,因此住宅交易較為有限。
 
2024.01.30 買購新聞
捷運三鶯線台北大學及媽祖田站招說明會
新北捷運局2024年1月29日舉辦捷運三鶯線台北大學站及媽祖田站2站捷運開發案招商說明會,說明基地及招商條件。台北大學站鄰近三峽市區生活圈,緊鄰三峽國小、國中學區及三鶯國民運動中心,可吸引年輕家庭及退休族群移居;媽祖田站鄰近河濱公園及水岸自行車道,附近亦有頂埔雙語國小及土城國中,可提供在地居民換屋需求並滿足土城頂埔科技園區就業人口。

新北捷運局副局長鄭智銘說明,台北大學站基地位於台北大學三峽校區正對面,基地面積約1,790坪,周邊有具學術氣息與文化風格的台北大學城,預估可興建地上20層、地下4層,總樓地板面積約1萬5,900坪的捷運開發大樓,已於2023年12月22日公告徵求投資人,預估投資總金額約30億。

新北捷運局副局長鄭智銘進一步表示,媽祖田站基地位於土城區中央路四段,基地面積約2,980坪,周邊鄰近土城頂埔生活圈,預估興建地上25層、地下3層,總樓地板面積約2萬1,000坪的捷運開發大樓,並設置公共托育中心、社區培力育成中心、心理衛生中心及住宿型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公益設施共894坪,已於2024年1月19日公告徵求投資人,預估投資金額約47億元。

新北捷運局表示,台北大學站訂於2024年5月15日截止收件,媽祖田站訂於2024年6月17日截止收件,兩案預計2024年第3季評選出最優申請人,完成投資契約簽訂,開發完成後可活絡並提升周邊地區生活機能,吸納北北桃都會生活區就業及居住人口,帶動區域發展,打造便捷且具藝文氛圍的宜居環境。
 
2024.01.30 鉅亨網
建商籌資吸金40億元 永信及愛山林各有發債及現增募資規劃
建商永信建設 (5508-TW)2023 年第三季起持續處於交屋高峰期,第四季及全年營收雙雙改寫歷史新高,2023 年以 82.27 億元創新高,年增 99.07 %;同時,永信建設並加速購地、興建住宅產品,今 (29) 日決議發行公司債 20 億元進行市場籌資,這也是今年以來繼愛山林 (2540-TW) 之後,建商將進行大規模的籌資案。

愛山林預計 發行 2.5 萬張的現金增資股,預估將自市場募集近 20 億元。

永信建設在 2023 年前三季財報稅後純益爲 15.76 億元,年增 29.03%,每股純益達 7.25 元。在第四季銷售業績上升同時,2023 年全年每股純益將從 10 元 起跳,以該公司過去盈餘配發率高達 90% 來看,現金股利將上看 9 元。

永信建設 2023 年前三季營收 47.07 億元,毛利率 47.04%,年減 3.89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爲 15.76 億元,年增 29.03%,每股純益達 7.25 元。

永信建設全系列建案都採取採先建後售型式銷售,今年以來成屋建案市場表現優於預期。永信建設預估,2024 年將有 3 個建案陸續完工投入市場銷售,包括鳳山區的保成二期、鳳東案以及仁武區的大昌案,預估 367 戶,總銷估達 65 億元。

永信建設日前以連同建照以 6.88 億元購入高雄市仁武區大昌段土地約 1310 坪,換算每坪價格 52.5 萬元,永信建設指出,此一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動工,2028 年完工,規劃地上 28 樓、地下二樓,規劃一棟,共興建約 160 戶。
 
2024.01.30 新浪網
被正式下令清盤,中國恒大最新公告!一重要資訊公佈
1月29日,中國恒大(3333.HK)發佈公告,1月29日,高等法院頒佈命令公司清盤。安邁顧問有限公司之Edward Simon Middleton及黃詠詩於2024年1月29日獲高等法院委任為本公司的共同及各別清盤人。本公司將遵照上市規則就清盤事宜的任何最新發展,另行刊發進一步公佈。股份自2024年1月29日(星期一)上午10時18分起暫停買賣,並將繼續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公佈,在呈請人佳盛環球(Top Shine Global Limited)於2022年6月提交的清盤呈請第6次聆訊上,對中國恒大頒佈清盤令。同時,亦公佈了頒佈清盤令的理由。

根據本次判決書,中國恒大已嚴重資不抵債,無力償還債務,這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恒大曾提出過重組計畫,但後因銷售不及預期、恒大地產(中國恒大的主要附屬公司)被立案調查等因素而無法進一步推進重組。同時,還有45%的C類債權人反對相關重組方案。

2023年上半年,恒大實現收入1281.8億元,毛利98億元,期內經營性虧損173.8億元,非經營性虧損(包括訴訟、土地被收回、股權處置及資產評估減值等其他虧損)150.3億元,所得稅開支68.4億元,淨虧損合計392.5億元。恒大總負債23882億元,剔除預收房款後的負債為17842億元,總資產為17439億元。

同時,在上一次申請聆訊延期後,中國恒大沒有按照法院要求提供任何進一步的修訂提案,沒有提供法院指定的披露資訊,也沒有在法院規定的期限內提交任何確認檔,以向法院和各方更新重組工作以及任何進一步修訂的重組建議。

直到1月25日下午,恒大方面才向法院提交延期申請,要求進一步延期3個月,但對於延遲和未能提供所謂的“新重組計畫”,沒有給出任何解釋。

“我看不出法院有任何正當理由批准進一步延期審理呈請,該呈請已進行延期19個月。該公司沒有證明法院推遲呈請有任何有用的目的,如沒有重組建議,更不用說得到必要多數債權人支持的可行建議了。相反,在我看來,如果法院對該公司進行清盤,債權人的利益將得到更好的保護,以便獨立清盤人可以控制該公司,保護和保存公司的資產,並在他們認為適當的情況下審查和制定重組方案。公司被法院清盤後提出並實施安排方案的情況並不鮮見。事實上,就該公司而言,這樣做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讓公司脫離許家印的控制,而這一直是阻礙公司發行新債務工具或新股的監管障礙之一。”負責審理此案的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陳靜芬在判決書中如是表示。
 
2024.01.30 第一財經
泛海控股將退市!3年多虧損340億元,實控人盧志強曾是中國前10富豪
如今,盧志強也已成為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

1月27日消息,*ST泛海(0.380, 0.00, 0.00%)(000046.SZ,以下簡稱“泛海控股”)昨日晚間公告,公司收到深交所《關於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泛海控股成立於1989年,於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而在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泛海控股股價收報0.38元/股,總市值僅剩19.75億元。

泛海控股實控人盧志強,曾於2015年和2016年連續進入《胡潤百富榜》前十,身家力壓許家印。2015年,盧志強以830億元財富,成為山東首富。如今,盧志強也已成為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

將被終止上市,3年多虧損340億

根據公告,*ST泛海股票在2023年11月30日至2023年12月27日期間,通過深交所交易系統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觸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第9.2.1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根據相關規定,深交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同時,*ST泛海股票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被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不進入退市整理期,公司股票將於深交所作出終止上市決定後十五個交易日內摘牌。

*ST泛海股票終止上市後,根據深交所有關規定,公司股票將轉入全國股轉公司代為管理的退市板塊掛牌轉讓,公司已聘請山西證券(5.150, -0.09, -1.72%)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股票被終止上市後為公司提供股份轉讓服務,並授權其辦理證券交易所市場登記結算系統的股份退出登記、股份重新確認及股份轉讓系統的股份登記結算等事宜。

此外,*ST泛海也提醒投資者、證券公司等市場主體在股票摘牌前及時了結股票質押式回購、約定購回、融資融券、轉融通、深股通等業務。對於將在股票摘牌後至完成退市板塊初始登記期間到期的司法凍結業務,建議有權機關在股票摘牌前通過原協助執行管道提前辦理續凍手續。

公開資料顯示,泛海控股成立於1989年,於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泛海控股雖以房地產起家,但卻擴張于金融行業,早已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房企。

2014年4月,泛海控股拿下民生證券近15.9億股股份,占民生證券股權比例近73%,後又通過增資方式再度擴大持股比例,曾一度達87.65%。短短幾年間,泛海集團也已佈局了民生證券、民生信託、民生期貨等金融牌照。

隨後,通過收購、大手筆增資等操作,泛海控股陸續將控股股東持有的證券、信託以及保險等金融資產納入上市公司平臺。2020年,泛海控股所屬行業分類由“房地產”變更為“金融”。

在金融與地產的加持下,泛海控股的業績從2015年開始大幅增長。2016年,泛海控股迎來高光時刻,實現營收246.7億元,同比增長79.4%,創下歷史紀錄。

不過,好景不長,2020年民生信託踩雷武漢金凰珠寶80億元假黃金案,這也被外界認為是泛海陷入債務危機的導火索。也是這一年,泛海控股由盈轉虧。

財報顯示,從2020年到2022年,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分別虧損46.2億元、112.5億元、115.4億元,總資產從1800多億元下降到1052億元。2023年前三季度,泛海控股歸母淨利潤為虧損68.9億元。也就是說,3年多的時間裡,泛海控股累計虧損超340億元。截至2023年9月末,泛海控股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120.54億元(未經審計)。

預重整宣告失敗,債務問題還在不斷發酵

2023年4月27日,泛海控股公告稱,北京市一中院決定對公司啟動預重整。公告稱,若法院裁定受理獅王資產對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請,將有利於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的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如果重整失敗,公司將存在被宣告破產的風險。

但最終,泛海控股預重整程式還是走向了終結。

2023年12月1日晚間,泛海控股發佈“關於法院終結公司預重整”的公告,表示預重整期間,臨時管理人調查發現泛海控股作為上市公司已不具備重整可能,並申請北京市一中院終結泛海控股預重整程式。據此,北京市一中院決定:終結泛海控股預重整。

泛海控股為何無法進入破產重整程式?負債高企或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根據最新財務資料,泛海控股2023年第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高達108.26%。截至三季度末,泛海控股短期借款為56.01億元,環比降低57.34%,同比降低53.78%;長期借款48.25億元,同比提升111.8%,環比降低23.17%。

此外,深交所2023年11月30日發佈的處分決定顯示,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泛海控股存在多筆重大債務逾期未及時披露的情形,其中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涉及債務本金90.55億元,占泛海控股2020年淨資產的54.53%;2022年10月至2023年2月涉及債務本金103.4億元,占泛海控股2021年淨資產的178.74%。

今年1月23日,泛海控股又公告,渤海銀行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行(以下簡稱“渤海銀行”)以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為由,將公司及相關方訴至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同時渤海銀行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凍結上述被告名下銀行存款約20.2億元或者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財產。

相關事件起因於2018年11月份,彼時泛海控股境外全資附屬公司中泛集團向渤海銀行申請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融資。本應於2023年11月14日歸還的上述融資剩餘未還本息,至今尚未完成償付工作。

據第一財經報導,針對這種負債率較高的重整主體,一名曾多次切身參與過上市公司重整的專業人士表示,對於潛在的接盤方而言,最怕的就是接過來的企業是個“無底洞”。

實控人曾是山東首富,身家一度力壓許家印

作為“泛海系”的掌舵人,盧志強1952年出生于山東威海,1985年“下海”創業。2014年之前,泛海控股的業務以房地產開發為主,此後公司開始向金融領域轉型。

在泛海控股迎來高光時刻的2015、2016年,盧志強的個人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連續兩年進入《胡潤百富榜》前十,身家力壓許家印。2015年,盧志強以830億元財富,成為山東首富。截至2020年,盧志強身家依然高達620億元,排名第66。

而2023年的《胡潤百富榜》中已經找不到他的名字了。盧志強如今也已成為被執行人,被限制高消費。
 
2024.01.30 澎湃
福建省閩清縣:春節期間購買一手房,最高每套獎勵2萬元
1月26日,福建省福州市閩清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發佈《閩清縣春節期間促進房產交易獎勵補助方案》,以提振房地產市場信心,更好地滿足居民剛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進一步促進房地產消費。

獎勵補助物件包括:2024年1月20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在我縣範圍內向房地產開發企業購買商品住宅(一手房)或向閩清縣城投集團購買政府回購部分安置型商品房,並付清全部購房款(含現金全款支付或銀行按揭放款後)的個人(購房認定時間以《商品房買賣合同》在不動產登記系統登記的網簽時間為准)。

獎勵補助物件不包含:購買限價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安置房、車位(車庫)的個人和單位,以及已被司法查封凍結對應商品房的個人和單位。

獎勵補助包括獎勵金補助和契稅補助。(一)購買75平方米(不含75平方米)以內的,每套給予1萬元的獎勵;75平方米(含75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含120平方米),每套給予2萬元的獎勵;120平方米(不含120平方米)至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每套給予1.5萬元的獎勵。實施期內全縣購房獎勵金補助總額不超過500萬元。

(二)2024年1月20日至2024年3月31日期間購買商品房的個人,在項目首次登記(總登)後半年內辦理不動產權證的,按已繳交契稅的50%給予契稅補助,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不動產權證的不予契稅補助。

《方案》顯示,商品住宅面積以商品房網簽合同中約定的單套商品住宅戶型面積為准,後期產權登記面積若有變化,獎勵金補助金額不予調整。已領取獎勵的購房人註銷《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應全額退還獎勵後方可辦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網簽備案註銷等相關手續。

2024年1月19日(含19日)前完成商品房網簽的,註銷後再由原購買人或其家庭成員(夫妻、子女)重新購買同一套房屋的,不適用本方案。

本方案執行期內,購買商品住宅(一手房)的,同一個人(核驗身份證)只享受一次獎勵補助。

申請兌現獎勵補助時限為全款繳交憑證或銀行按揭放款憑證之日起180日內,未在該規定時間內提交兌現獎勵補助申請的予以取消補助。
 
2024.01.30 澎湃
中交地產:預計2023年淨虧損17億元,因達到交付條件的貨值減少
1月28日,中交地產(000736.SZ)發佈公告稱,預計2023年公司淨利潤為負值。具體而言,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億元,上年同期盈利3393.95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7.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86億元;

對於業績虧損,中交地產解釋稱,2023年度達到交付條件的貨值較上年同期有所減少,公司房地產銷售結轉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受公司結轉專案結構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房地產開發業務本期交付項目的毛利率較上年有所下降;公司部分房地產開發專案存在減值跡象,公司將根據會計準則計提相應存貨跌價準備,預計報告期計提金額同比有所增加。

2020-2022年度,中交地產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金額分別為3.47億元、2.36億元、3393.95萬元,2022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同比下降約85.6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為2115.72萬元、-4.323億元、-1.86億元。

與此同時,中交地產的毛利也呈現下降趨勢。2020-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中交地產毛利率分別為26.52%、22.91%、13.43%和8.15%,受結轉專案結構的影響,毛利率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2023年業績由盈轉虧,但沒能阻止中交地產股票的上漲。1月28日,中交地產同時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公司股票連續3個交易日內(1月24日、1月25日、1月26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

中交地產稱,經公司董事會調查核實,並與公司管理層、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溝通,關注並核實情況如下:公司前期披露的資訊不存在需要更正、補充之處;未發現近期公共傳媒報導了可能或已經對本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未公開重大資訊;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未發現近期內外部經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不存在關於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經向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問詢,股票異常波動期間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未買賣公司股票。

消息層面,1月23日晚間,中交地產發佈公告,經與公司控股股東中交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產集團”)協商,公司擬向地產集團新增借款額度不超過100億元,借款年利率不超過7.5%,單筆借款期限自到賬之日起不超過60個月。

上述向地產集團的借款可以由借款使用方以自有資產提供抵押或質押;可以由公司下屬企業為我司提供擔保;公司對控股子公司的擔保及控股子公司之間的擔保需根據股東大會授權範圍以及相關監管規定履行審議或披露程式。
 
2024.01.30 新浪網
政策打出 “組合拳” 金融支援房地產再加碼
金融支持房地產政策近期再加碼。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提出“抓緊研究並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金融監管總局也召開會議稱,“篩選確定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向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推送”。除此之外,人民銀行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還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充分發揮經營性物業貸款作用,助力房企快速盤活存量資產,緩解資金鏈緊張。

實際上,自去年以來,金融機構對房地產的支持力度就不斷加大。展望未來,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產項目“白名單”、經營性物業貸款等政策均有利於拓寬房企融資管道,進一步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是針對當下的市場情況,協調解決房地產融資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迴圈。1月初,住建部聯合金融監管總局出臺了《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近期兩部門召開會議,對這一機制的落實進行部署。

住建部表示,各地要以專案為物件,抓緊研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資需求。金融監管總局也表示,對於符合授信條件的專案,要建立授信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

“這鮮明地體現了要加大對房企融資的支持力度。未來,經營正常的房地產項目有望獲得更多商業銀行開發貸支持。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的,經過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商業銀行協調後,有望獲得存量貸款展期等方式的流動性支援。”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泓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地已就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落實採取積極行動。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1月27日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優化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建立廣州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與此同時,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迅速跟進。中國建設銀行(6.900, 0.06, 0.88%)表示,對於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支援項目,將儘快啟動業務流程,儘快提供融資服務,儘快實現建成交付;對於暫時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專案,貸款該延的延,該增的增,穩住資金鏈條,穩住施工進度,穩住市場信心。

房地產項目“白名單”可推動房地產企業和金融機構精准對接,提升金融機構支持房企的意願。與此同時,政策近期也不斷更新,增加房企資金融通管道。

1月24日,人民銀行辦公廳、金融監管總局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經營性物業貸款是商業銀行現有的一類貸款品種,主要投向已開發完成並投入運營、可產生持續現金流收益的經營性物業資產,如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寫字樓等。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大型房企多持有一些優質的經營性物業資產,但可獲得的抵押貸款規模有限,且不能用於償還房企債務。該政策出臺有利於大型優質房企快速盤活存量資產,緩解資金鏈緊張問題。

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濤看來,近期密集出臺的房地產金融政策亮點頗多,整體來看,政策更加突出各部門的協調配合,強調一攬子政策的集中聯動實施推進,“一方面有助於充分挖掘房地產行業的新增融資空間,另一方面也有助於保護購房者合法權益。”他表示。

回顧去年,金融支持房地產力度不斷加大。金融監管總局資料顯示,2023年銀行分別發放了3萬億元開發貸款和6.4萬億元住房按揭貸款,這兩項加起來將近10萬億元。2023年銀行投資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金額比2022年增長了15%。此外,銀行在2023年還向房地產企業提供了並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加起來超過1萬億元。去年12月,多家銀行再次召開房企座談會,聽取企業訴求,提出具體舉措,與部分房企達成銀企合作協定和融資意向。

展望未來,馬泓認為,未來將健全房屋全生命週期基礎性制度,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可能會延長部分房地產貸款專案的借貸週期,將信貸週期從過往注重“前端”土地開發、開工、施工建設延伸至房屋竣工、交付及後期運營、維護階段,更好地滿足房企合理的融資需求,穩妥化解房地產領域流動性風險。

任濤表示,房地產企業與專案困局逐步緩釋,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爭取了時間、創造了空間。我國房地產市場在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下將逐步尋找新平衡點,並最終實現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目標。
 
2024.01.30 新浪網
保障性租賃住房進入供應爆發階段
58同城、安居客近日發佈的《2023年全國租賃市場報告》顯示,2023年全國重點40城租賃市場整體呈現復蘇態勢,市場供需表現較2022年大幅回升,27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同比上漲,核心二線城市租賃市場掛牌環比走勢較強;保障性租賃住房進入供應爆發階段,其中深圳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占比達到55%,為一線城市中最高。

在房屋租賃價格方面,2023年有27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同比上漲,城市數量較2022年增加8個;13個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同比下跌。總體來看,27個上漲城市租賃價格指數波動幅度處於-3%至3%區間,市場整體呈現復蘇基調。

2023年,不同類型城市的租賃價格表現也呈現出分化趨勢,二線城市復蘇狀態強於一線城市,成都、西安、武漢等熱門二線城市租賃價格指數同比漲幅超5%,多數省會城市租賃價格指數也呈現溫和回升趨勢,如合肥、長沙、太原、石家莊、福州及濟南等。

58同城、安居客對2023年租賃供需分佈情況進行了分析,2023年中低價格房源供需占比有所上升,其中一線城市501元至2000元/月/套房源供需占比上升、二線城市501元至1000元/月/套房源供需占比上升;500元/月/套以下超低價格房源供需占比下降顯著,各城市中高價格房源供需占比也有所下降。整體來看,市場供需價格中樞下降,支付能力有所弱化。

全國40城價格供需變化資料顯示,500元/月/套以下房源供需占比分別下降0.5%和0.7%;501元至1000元/月/套房源供需占比分別上升1.7%和0.6%。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消費者收入預期有所降低,因此在租房時更加看重性價比。另外,全國40城整體掛牌房源去化週期呈縮短趨勢、租賃市場去化整體呈現復蘇趨勢,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的掛牌去化週期表現強於40城整體均值;核心二線城市去化復蘇趨勢更為明顯,其中,杭州、南京、西安、成都、重慶的表現均強於40城整體均值。

根據住建部規劃,“十四五”時期,全國初步計畫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近900萬套(間)。結合各城市規劃目標來看,23省及90城已發佈“十四五”保障性租賃住房籌集目標,總量約800萬套。

58安居客調查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底,“十四五”週期過半,2021年至2023年全國預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約564萬套(間),重點一二線城市基本進入保障性租賃住房大量入市供應階段;二線城市規劃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基本占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20%至30%,預計今年全國重點城市將進入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爆發階段。
 
2024.01.30 網易財經
房地產融資管理邏輯變了
隨著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建立,房地產融資的管理正進入一個愈加精細化的時代。

近日,住建部、金融監理總局印發《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針對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篩選確定支援對象、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做好融資保障工作等做出部署。

1月26日,住建部召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指出,針對當前部分房地產項目融資難題,各地要以項目為對象,抓緊研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協調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精準有效支持合理融資需求。信貸資金要確保封閉運作、合規使用,堅決防止挪用。省級層級要追蹤監測落實狀況,加強督促指導。國家層級將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計畫資訊平台,實施週調度、月通報。

這也被認為是近期房地產領域最為重磅的政策措施。

近兩年來,流動性不足是房地產業面臨的主要困擾。除市場銷售不佳外,融資端無法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也是重要原因。

分析師認為,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建立,意味著房地產融資管理邏輯正在發生變化,精細化和製度化將是趨勢。這既是解決現階段房地產問題的手段,也將成為長效機制的重要部分。

依據「白名單」發放貸款

對於房地產融資政策的強化,早在2023年10月就初現端倪。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指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與資金監管,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權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2023年11月,監理機關先後召集代表房企、金融機構座談會,研究了解產業風險化解及高品質發展的主要金融需求。其中,證監會於11月19日表示,堅持「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債券違約風險。

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積極穩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權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監理機關密集表態的背景在於,房地產業風險持續蔓延,融資端卻難以做到精準對接,一些穩健型房企也開始面臨流動性壓力。2023年11月,在金融部門及產業主管部門聯合召開代表性房地產企業座談會,與會企業主要為萬科、保利、華潤、中海、龍湖、金地等穩健性房企。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從2022年的“三支箭”到“金融16條”,再到2023年底監管部門的密集表態,體現出監管層對房地產融資比較重視,但落實效果不佳。他認為,主要原因在於銀行對風險擔憂比較大,對房企的信任度比較低。

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開始轉向協調機制,即透過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合格的貸款項目,金融機構對合格的項目兌現投放融資。

根據中國建設報的消息,住建部抓機制落實力度大,本月底前,第一批工程名單落地後即可爭取貸款。

也即,金融機構將依據「白名單」來發放貸款。

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向21世紀經濟通報表示,我國房地產開發經營基本採用專案公司製,集團風險與專案風險有差異。指導商業金融機構區分集團風險與專案風險,淡化集團狀況,重點根據專案資金狀況,對於不同狀況的專案分類支持,是較為可行的辦法,也體現出更精細的融資管理思路。

這種想法也體現在經營性物業貸款的管理上。1月24日,央行和金融監理總局聯合印發《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細化了商業銀行經營性貸款業務管理口徑、期限、額度、用途等要求。

前述《通知》還明確,「2024年底前,對規範經營、發展前景良好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全國性商業銀行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基礎上,還可發放經營性物業貸款用於償還該企業及其集團控股公司(含並表子公司)存量房地產領域相關貸款及公開市場債券。」分析師指出,依此規定,房企可以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透過經營性物業貸款改善自身流動性,優化債務結構,降低短期償債壓力。

有望制度化運行

融資與銷售,是房地產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近期隨著市場的深度調整,這兩個來源都受到一定影響。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2.7兆元,年減13.6%。其中,來自銷售端的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抵押貸款,降幅分別為11.9%、9.1%;在融資端,國內貸款、自籌資金分別下降9.9%及19.1%。

分析師指出,在市場信心尚未完全恢復、銷售復甦尚待時日的情況下,融資環境的改善,可望緩解產業面臨的短期流動性壓力。

從中長期來看,以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為代表的精細化管理,則可望成為未來房地產融資管理的常態。

一位房地產資深從業人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按照程序,金融機構向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時,會經過一系列的審核。但在過去,這種審核通常並不嚴格,只要有母公司擔保,專案公司就很容易獲得貸款。

「母公司的背書很重要。」該人士說,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規模經濟對融資起著決定性作用。銷售規模靠前的大型房企,以及區域市場佔有率較高的房企,旗下專案更容易獲得融資。

但近年來,房地產市場進入調整期,部分大型房屋出現債務違約,並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出於控制風險的考量,金融機構大幅縮減房地產貸款。如今,在發放專案貸款時,母公司的背書仍然重要,但考慮標準更突出“所有製性質”,相比於民營房企,被認為“更穩健、償債能力更強”的國央企更容易獲得融資。

該人士表示,在發放貸款中,無論是過去以企業規模為考量,或是如今根據企業所有權性質進行考量,都有粗放的一面。隨著市場紅利減退,房地產業告別高速成長的“黃金時代”,市場參與者、產品業態都趨於多元化,因此也需要新的評估體系。

在1月26日的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部署會上,住建部強調,地級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實發揮牽頭協調作用,並充分賦予城市房地產調控自主權。住建部也要求各地以專案為對象,抓緊研究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專案名單。

分析家認為,這種調整更符合房地產企業的營運特點,也適合當下的實際。一方面,房地產的區域分化特徵更為明顯,應因地制宜,賦予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權。另一方面,專案公司製的特徵也決定了,專案本身的品質應是發放貸款的主要考量因素,不應受母公司資金狀況的過多影響。

中部某城市的一位房商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政府部門關於「白名單」項目的申報要求,但在此前的保交樓、紓困資金發放等工作中,政府部門已經掌握了所在城市的專案基本狀況。考慮到這一點,名單的出爐並非難事。

該人士還表示,從近兩年與政府部門的溝通來看,對資金的精細化管理將成為常態,也有望變得制度化。這不僅體現在融資環節,也包括在資金使用的完整流程中。

受訪的產業專家也認為,作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的重要部分,對房地產融資的精細化、制度化管理,有望成為長期政策。

SFC

本期編輯鍾海玲實習生譚雅涵

21君薦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影片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使用者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資訊儲存服務。
 
2024.01.30 經濟
零食店短租20萬 進駐廣東道核心舖
跨國品牌前旗艦店 月租曾高見700萬

尖沙咀廣東道仍有數吉舖待租,部分作短租。廣東道海威商業中心地舖,現由零食連鎖店短租,料約20萬元。該廈地下至3樓,於零售高峰期時獲國際時裝店以700萬租用,已交吉一段時間。

尖沙咀廣東道116至120號海威商業中心地下B及C舖,面積約2,000平方呎,近日主力售賣日本零食,連鎖店零食物語租用,由於臨近歲晚,而地段為內地客必到之處,不少內地客前往購買餅乾、朱古力等。

該地段屬廣東道尾段,較為鄰近中港城,自從高鐵通車後,該地段較鄰近柯士甸站及高鐵西九龍,因此亦有一定人流。

見證本港零售高低起跌

翻查資料,該舖亦見證本港零售高低起跌,舖位於2010年,由卓悅化粧品租用,其後內地客來港消費強勁,吸引各大國際名牌前來核心區,開設旗艦店,而業主把舖位地下,連同1至3樓4層,面積合共約1.1萬平方呎,以約700萬元租予國際高級時裝品牌Ports 1961,作為品牌旗艦店,惟及後本港零售受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影響,再加上2020年疫情爆發,結果品牌決定提早兩年,於2021年退出舖位。據悉,業主一直把舖位招租,意向月租由昔日700萬,降至約200萬元,惟一直未獲承接,現業主決定把地舖部分先作短租,留待日後部署。

自從通關後,核心區舖位租務明顯增加,疫情期間廣東道出現逾十組吉舖待租,通關後旅客重返,帶動租務加快。不過,新租務個案,主要集中於廣東道最核心位置,包括新港中心等,而位處尾段仍有數組舖位交吉待租。是次海威商業中心物業,由老牌家族「木器大王」傅氏家族持有,該家族同時持有同地段中港中心全幢,項目地下至4樓,曾則由德國時裝品牌HUGO BOSS承租,合共約1.6萬平方呎,月租約高達800萬元,現時仍待租。此外,同地段部分舖位,則由時裝店短租中。

另外,同地段近期亦有租務成交,尖沙咀中港城地下一舖位,獲金至尊預租,該店面積約1,200平方呎,市場估計月租約20萬元。
 
2024.01.30 經濟通
路勁去年物業銷售額277億人幣,跌34%
路勁(01098)公布,去年全年已簽訂合同額為266.8億元(人民幣.下同)。連同協議未轉合同額9.7億元,年內總物業銷售額為276.5億元,跌約33.7%。
  
該集團指,去年高速公路項目路費收入及日均混合車流量分別為39.06億元及約36.2萬架次。
 
2024.01.30 網易財經
中信證券:都市化有利因素加持房地產業還有巨大發展空間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我國房地產產業發展雖然面臨人口、存量供給等挑戰,但也存在都市化此長期有利因素的加持。從核心都市圈維度,從開發建設到交易服務和物業服務,以提供優質空間為核心的房地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在開發領域,中信證券重視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安全性與績效的穩定性,並推薦境內外上市龍頭藍籌股。在物業服務領域,重視企業的公用服務+屬性,重視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的能力及分紅股利意願。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影片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使用者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資訊儲存服務。
 
2024.01.30 信報
差估樓價指數創近7年低
2023插6.75% 廿一載首錄兩連挫

樓市受不明朗因素籠罩,私人住宅樓價急挫。差餉物業估價署(下稱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本港整體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12.1,創2017年1月錄得309.7以來接近7年(83個月)低位,按月跌1.39%,連挫8個月共11.89%。綜觀2023年全年,整體樓價累瀉6.75%,連續第二年向下。

2023年初,本港在通關和社交距離措施放寬等利好因素帶動下,私人住宅樓價一度反彈。根據差估署《香港物業報告每月補編》初步數據,整體售價指數在2023年首4個月連環向上,一共進賬5.83%。

5月起升勢斷纜 全年「跌凸」

不過,4月錄得的354.2,已是2023年全年高位,受加息等負面因素拖累,樓價5月起掉頭向下,最終全年計更「跌凸」,去年12月錄得312.1的近7年低位,相比起2022年12月的334.7,樓價按年蒸發6.75%,是繼2022年勁插15.03%後再錄全年跌幅,屬於近21年首次出現樓價連跌兩年的情況。

以面積把單位分為五大類作比較的話,實用面積431方呎或以下的A類單位跌勢最驚人,去年12月售價指數報336.8,按年插8.7%,較該類單位2023年4月錄得的年內高位387.8,暴瀉13.15%。中型單位走勢相對靠穩,實用面積753至1075方呎的C類單位,去年12月的售價指數為289.8,按年削4.95%。

租金12月淡季仍漲0.86%

售價指數尋底的同時,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卻反覆走高,即使12月向來屬傳統租務淡季,但2023年12月整體租金指數按月仍漲0.86%,最新報187.1,按年飆6.61%,一洗2022年挫3.94%的頹風,更是2017年錄得8.01%升幅以來,近6年表現最佳的一年。

對於樓價連月向下,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該會已就《財政預算案》向政府表達意見,促請政府就樓市辣招「撤辣」,又相信即使「撤辣」,地產市道也不會即時好轉,預期樓價最快6月有機會重拾升軌。

長實(01113)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認為,美國的利率接近見頂,本港經濟進入復甦階段,去年政府公布的「減辣」措施和積極吸引人才政策,而今年2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料有利好經濟的政策,都將對樓市起正面支持作用,預期2024年樓價走勢平穩,全年上下波幅5%。

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稱,該行按全港143個主要中小型私人住宅屋苑成交個案所編訂的「美聯樓價指數」,最新(1月29日)報135.73,按周跌0.48%,已屬2016年10月以來的逾7年低位,自去年10月《施政報告》就樓市「減辣」後仍累挫約5.5%。劉嘉輝稱,減辣以來樓價持續向下,估計即使政府全面「撤辣」,樓價也難以大幅回升,但「撤辣」有助穩定樓市及消費信心,對經濟仍有一定幫助。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關注,若政府短期內沒有進一步減辣或刺激樓市的措施,今年樓價跌勢很大機會持續。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預期,今年樓價呈「L」形發展,上半年跌3%至5%,下半年略為回穩,全年最多跌5%;租金則受惠於政府「高才通」計劃等帶動勞動人口及高收入人士數量回升,對住宅租務需求有剛性支持,預計今年全年租金升5%至8%,整體租金回報率提升至近3%。
 
2024.01.30 信報
私樓落成13,852伙約四載最少
2023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大減,僅得13852個,按年減少7316個或34.6%,創近4年新低。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楊明儀表示,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按年回落,估計是因為建屋工程延誤,不少項目要延遲到2024年或以後才落成,故預期今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將重越2萬個。

料因建屋工程延誤

楊明儀指出,過去6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出現一年高一年低的反覆情況,2018年、2020年及2022年每年落成量約2.1萬個,而2019年、2021年及2023年每年低見約1.4萬個。由2018至2023年的6年間,平均每年落成量17484個,同期平均每年登記售出的一手私人住宅為14928個,落成量明顯高於銷售量,結果推高現樓貨尾數字。政府今季暫停賣住宅地,若未來可以持續減慢賣地速度,中長期私樓供應有機會逐步回落,未來一手樓市供求有望恢復平衡。

中原地產選取57個於去年落成的項目統計,共提供13852個單位。當中九龍區佔26個項目,合共6938個單位,創19年新高;落成量較多的地區有黃大仙(2809個)、觀塘(1680個)及長沙灣(1415個)。新界區去年有19個項目共6041個單位落成,按年大減逾五成;落成量較多的地區有屯門(2136個)、元朗(1631個)及沙田(1339個)。港島區去年有12個項目落成,合共涉及873個單位,按年減約六成半;落成量主要集中於北角(420個)。
 
2024.01.30 信報
先達廣場舖持24年仍損手兩球
作為手機交易集中地的旺角先達廣場近年舖位價值大跌,蝕讓成交屢見不鮮。商場地下一個舖位,最新僅以160萬元售出,原業主持貨超過24年,仍要虧損逾200萬元離場。

資料顯示,旺角亞皆老街83號先達廣場地下G107號舖,建築面積約85方呎,屬於商場內的舖位,本月中以160萬元易手,呎價約1.88萬元。據悉,買家為一家在商場內經營的手機店,料入市自用。

上述舖位原業主於1999年10月斥資363.8萬元購入,一直作收租用途,月租曾高見3萬元,但目前市值租金料只有6000元。是次易手,原業主持有逾24年,賬面依然要大幅損手203.8萬元,舖價大瀉56%。

宗教團體租轉買牛池灣村物業

其他商場舖位亦有蝕讓個案,屯門青山坊2號1樓商場壹號總站105號舖,建築面積約84方呎,最新以47.5萬元售出,呎價約5655元。原業主於2018年2月以100萬元入市,持貨約6年,賬面蝕52.5萬元或52.5%。

此外,商舖投資者楊渭生持有的牛池灣村銀池徑8號地下及1樓,地下建築面積約800方呎,1樓建築面積約800方呎,合共建築面積約1600方呎,以1725萬元售出,呎價約1.08萬元。

據了解,楊渭生於2014年6月以1680萬元買入上址,持貨近10年,賬面獲微利45萬元或2.7%離場。

據悉,上址目前由基督教彩恩堂租用,有指獲租客購入。
 
2024.01.30 信報
尚悅.嶺1房318萬勁蝕32%
二手跌價潮持續,元朗半新盤尚悅.嶺有1房單位最新以318萬元成交,造價創屋苑同類新低,原業主持貨近5年更要勁蝕32%離場。

中原地產副區域營業經理王勤學表示,元朗尚悅.嶺2座高層F室,實用面積270方呎,1房間隔,原叫價328萬元放售,終減價10萬元或3%,以318萬元沽出,呎價約11778元,樓價創屋苑1房單位新低。

原業主於2019年3月以467.78萬元一手買入,持貨近5年沽出,賬面大幅蝕讓149.78萬元,單位期內跌價32%。

銀禧花園連天台虧165萬

火炭銀禧花園有連天台複式戶亦見損手,中原地產高級分行經理姚枝榮指出,銀禧花園銀禧閣連天台複式戶,實用面積674方呎,3房間隔,連約262方呎天台,以842萬元開價放售,議價後以835萬元沽出,呎價約12389元。

姚枝榮續稱,原業主於2020年1月以1000萬元購入單位,持貨4年,賬面蝕讓約165萬元離場,貶值16.5%。

美聯物業高級區域營業董事彭文浩透露,西九龍御金.國峯6座中低層E室,實用面積469方呎,1房間隔,以680萬元成交,呎價約14499元。

原業主於2012年1月以724.9萬元一手購入,持貨12年,是次轉手賬面仍需虧損44.9萬元,蝕幅6.2%。

另一邊廂,香港置業高級首席聯席董事吳志輝說,荔枝角美孚新邨7期荔灣道12號高層A室,實用面積918方呎,3房間隔,放盤近1年半,叫價由1550萬元累積減至以1125萬元成交,呎價約12255元,是次成交價已返回同類單位7年前水平。

原業主於1996年6月以430萬元購入,賬面獲利695萬元或1.6倍。
 
2024.01.30 經濟
元朗街市舖5,268萬沽 53年升54倍
舖市買賣方面,近期以元朗舖交投較旺,當中不乏老牌業主沽貨。消息指,元朗新街一個街市舖位,以5,268萬元成交,物業53年,升值約54倍。

消息稱,元朗新街2至12號豐財樓地下舖位,面積約800平方呎,以約5,268萬元成交,呎價約6.6萬元。該地段為元朗民生及街市段,而該舖現由肉食店以每月約13.8萬元租出,回報率約3.1厘。

翻查資料,原業主於1971年,以96萬元買入舖位,較早前以6,800萬元放售,現降價約23%沽貨。持貨53年轉手,獲利約5,172萬元,舖位於升幅約54倍。

其次,近期元朗一連錄數宗舖位買賣,包括涉及凱施旗下兩間元朗大馬路舖位,合共以逾1億元沽出。另外,同區亦出現老牌業主持貨多年沽舖,涉及元朗合益路50至68號地下舖位,以約3,588萬元成交,原業主於1994年以200萬元購入舖位,持貨30年沽出,舖位大幅升值近17倍。
 
2024.01.30 經濟
灣仔仁誠大廈今強拍 底價2.5億
由王新興集團收購的灣仔仁誠大廈,將於今日(30日)上午10時進行強制拍賣,底價為2.498億元。

負責拍賣的第一太平戴維斯指,項目位於灣仔摩理臣山道29號,鄰近南洋酒店,於1969年落成,目前坐落於劃為「其他指定(混合用途)」的用地之上,現屬於1幢樓高11層的商住物業,地下為舖位,閣樓、1樓至9樓為住宅樓層,每層設有兩個單位。
 
2024.01.30 經濟
工商舖銀主盤 紛以低價沽出
近月工商舖銀主盤增,個別更以低價沽出,一方面稍拖累工商舖造價,同時反映不少投資者仍趁機撈底。

去年尾市場開始錄工商舖銀主貨成交,包括灣仔資本中心全層,涉及面積1.5萬平方呎,成交金額約為1.46億元,呎價僅約1萬元。另一宗較大手銀主買賣,為天后金輪天地商廈全幢,早前由接管人推出放售,最終由代理「藍帶啤酒」等業務的榮興集團葉樹林家族,以約5.11億元購入,呎價約9,832元。

踏入2024年,銀主盤成交持續。包括連鎖麵包店凱施餅店陷入財困後,不少由老闆蕭偉堅家族持有的商舖都變成銀主盤,包括元朗青山公路元朗段62號全幢易手,物業位處人流最旺的元朗大馬路,旁邊為恆香分店。物業屬於4層高全幢物業,總實用面積約3,544平方呎,每層實用面積約886平方呎,物業外牆更設有矚目大型廣告牌。

大馬路全幢十按盤 6200萬沽

舖位原本由凱施餅店蕭偉堅家族持有,先後曾經被十度加按,最終在2022年年底變成銀主盤放售,叫價約1億元。近日以約6,200萬元沽出,較當年叫價平4成,平均實用呎價約1.7萬元。據指,蕭偉堅於2014年「買殼」以約1.4億元購入該物業,相隔10年物業貶值逾5成。

事實上,原由凱施餅店持有同地段90號地下連閣樓,早前亦淪銀主盤,上月以約4,500萬元沽出。物業面積約1,870平方呎,銀主於2022年底起放售,最初叫價約7,800萬元,終上月以約4,500萬元售出,累積減價3,300萬元,呎價約2.41萬元。蕭氏於2014年以約1.1億元購入,以成交價計,物業10年大幅貶值約6成。

新都會廣場 呎價僅7千

市況仍疲弱,不少工商物業淪銀主盤並沽出。消息稱,葵涌新都會廣場第二座極高層01室,面積約3,131平方呎,以約2,192萬元沽出,呎價僅約7,000元。事實上,一星期前,同廈極高層06室,面積約1,465平方呎,以約1,303萬元成交,呎價約8,894元。換言之,是次成交價低市約兩成。翻查資料,是次銀主易手單位,原業主早於1992年,以約1,268萬元購入單位,物業於32年升值逾7成。

分析指,在高息情況下,不少投資者早年高價購入工商舖,或因加按物業,而息口高企難以負擔淪為銀主盤。近期銀主亦加快放售物業,並多以低市值沽出,對整體工商舖市況而言,個別低價成交,或多或少拖累整體工商舖造價,故個別項目價格短期內受壓。同時間,不少持有充足資金投資者,有見銀主物業普遍低於市價,因此趁機出手,相信銀主盤可吸引個別投資者撈底。
 
2024.01.30 經濟
會展辦公樓銀主盤 每呎市值2.8萬
工商舖銀主盤中,不乏指標甲廈單位,其中會展廣場單位現淪銀主盤,並委託測量師行放售,市值約2.5億元。

去年曾獲承接 惟取消交易

世邦魏理仕香港資本市場及私募投資部董事黄懿誠表示,獲接管人委託,以「公開招標」形式放售灣仔會展廣場辦公大樓33樓7至9室,截標日期為2024年3月6日(星期三)正午。物業可銷售面積約9,000平方呎,並以「現狀」出售。據悉,物業市值約2.5億元,呎價約2.8萬元。

據悉,單位原由內企中國生態旅遊 (01371) 持有,該集團去年6月曾表示,出售會展廣場辦公大樓33樓7、8及9室,涉及總額為3.098億元,呎價約3.44萬元,惟相關交易及後取消,物業更淪為銀主盤。

該行指,參考2023年會展廣場辦公大樓之兩宗成交,分別為銀建國際 (00171) 以約2億元出售49樓1、2及9單位,呎價約2.9萬元,及一名台灣商人以約2.55億元出售27樓2、8至12單位,呎價約3.1萬元。
 
2024.01.30 經濟
東半山名門複式1.18億沽 呎價4.8萬5年高
二手豪宅市場連錄多宗二手買賣,其中東半山名門一個3層複式以約1.18億元易手,呎價4.8萬元,屬屋苑近5年新高。

市場消息透露,東半山大坑徑名門1座高層複式單位,實用面積2,442平方呎,屬於4房間隔,並連約385平方呎天台,業主原本叫價1.6億元放盤,議價後以1.18億元易手,呎價48,443元。原業主為內地客,早於2009年以約7,150萬元購入,持貨約15年,是次易手帳面獲利4,680萬元離場,期內升值65%。

另外,又一村玫瑰街THE PRIMROSE高層單位,實用面積1,411平方呎,屬於3房間隔,原本叫價4,800萬元放盤,議價後以4,600萬元易手,減價200萬元,呎價約3.26萬元。業主2008年以2,180萬元購入,持貨16年帳面獲利2,420萬元。

京士柏山複式 減2000萬標售

其次,有豪宅減價求售,何文田京士柏山一個頂層複式戶,屬項目唯一一個複式戶放盤,實用面積為2,237平方呎,採原則5房、另設儲物房及工人套房戶型,由3個月前約1億元減至逾8,000萬連車位放售,減價約2,000萬元,呎價逾3.5萬元,截標日期為3月13日(周三)中午12時,可以股權轉讓形式轉售。

消息指,業主於2007年4,422萬元一手買入單位,即是次叫價較買入價帳面升逾3,578萬元或約81%。
 
2024.01.30 星島
新盤沽逾409伙按月大跌70%
新盤踏入2024年首個月份,宏安地產搶先推出旗下黃大仙重建項目薈鳴,並以低價出擊,為今年新盤推售揭起序幕,項目低價策略得宜,首輪沽近百伙,成為本月銷售最佳新盤,隨後新盤市場掀起減價風,多個貨尾盤以增優惠或直減方式推售餘貨,碧桂園更大幅調低旗下九龍城瓏碧售價推售餘貨,取得不俗成績。總括本月截至29日,新盤暫售約409伙,與去年12月錄得逾1300伙,按月大跌約70%。

薈鳴於踏入新一年不足一周即開價搶灘,首批單位更以低價出擊,涉及50伙折實平均呎價僅15326元,由於黃大仙已有多年缺乏新盤供應,定價亦較東九龍其他新盤低逾10%發售,項目推出後成功成為市場焦點所在,吸引區內外買家入市,發展商更連番加推,項目於本月中進行首輪發售,即日售出約100伙,銷售至今亦沒有其他新盤能超越,帶領宏安成為本月的「賣樓王」。

成為本月「賣樓王」

宏安低價推售薈鳴,並掀貨尾盤減價或以增優惠方式變相減價推售尚餘單位,其中泛海國際旗下元朗洪水橋滙都I率先於本月9日加推新一張價單,除推出全新第2座樓王單位發售外,新價單涉及63伙,折實平均呎價降至11797元,較去年推出對上一張價單折實平均呎價13857元,低約15%。

隨後,新地位於元朗錦田PARK YOHO Napoli於本月中突擊加推新一張價單,涉及74伙折實平均呎價13755元,較3年前推出前上一張價折實平均呎價17909元,大幅調低23%推售。

大幅減價逾30%

減價情況不僅於此,碧桂園於本月18日突擊加推新一張價單,折實平均呎價大幅降至17681元,較2022年5月發出的首兩張價單,調低28%至31%,項目減價策略得宜,於過去周末進行新一輪銷售,成功售出約40伙,成功攀上本月銷售成績最佳的第2位。

在新盤市場一片減價聲中,本月未有如上月的大型新盤天水圍YOHO WEST推售,雖然貨尾盤積極減價推售,惟截至本月29日,新盤暫錄得約409宗成交,較上月取得逾1300宗成績,按月大跌約70%。

至於金額方面,本報統計截至本月29日,錄得的逾400伙總值逾57億,較上月錄得超過96億,按月減少約40%。
好友分享
寄件人姓名
電子信箱
好友信箱
分享1
分享2
分享3
分享4
分享5

訂閱周報
姓名
電子信箱
驗證碼